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外源性资金供给渠道、农牧产成品的销售渠道,以及在农牧生产领域中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融合渠道与空间场域。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可从多渠道向农牧业上游产业链投放生产资金、鼓励深加工企业加强债权制度创新、聚焦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培训、引入包买商制加强上游种植和养殖业联系以及选择乳业深加工企业作为域内的龙头企业5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关键词:农牧业;产业化;对策;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所以需要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实际建立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所谓“产业化发展”,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产业”,产业可以理解为由相互关联行业所形成的集合。尽管各种行业都处于社会分工链条之中,但其都可以在社会资本循环的视角来进行考察,即可以由G-W…P…W`-P`所表达的资本循环公式来刻画。从中不断知晓,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外源性资金供给渠道、农牧产成品的销售渠道,以及在农牧生产领域中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融合渠道与空间场域。实现上述基本条件,便构成了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其中的难点在于外源性资金供给渠道的搭建以及打破家庭农牧生产的技术和规模瓶颈。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资本循环公式下,可以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概括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一)面临资金瓶颈所带来的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可分为企业化生产和专业合作社生产2种组织形式,而且在部分偏远地区依旧保持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形式。无论以何种形式来生产,首先都需要资金供给,但当前在农牧业生产中各经济主体普遍面临着资金供给瓶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部分根源于抵押贷款制度下各经济主体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再者则归因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往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经济系统中流动,进而在面向农牧业的资金供给上呈现出供求失衡状态[1]。
(二)面临人力短板所带来的挑战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绩效。为此,农牧业生产中的“人”便成为践行科学化管理的主体。然而,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趋势可知,长期以来主要依托域内良好的农业和牧业自然条件来开展粗放型生产活动,从而忽略了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域内人力资本存量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大组织化农牧业生产中人力资源的供给缺口,还会因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而增大人工成本。
(三)面临生产分散所带来的挑战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中观层面需要建立关联行业间的集成效应,在微观层面需要建立生产体系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但考察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生产现状可知,且不论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缺乏集约化,即使在有组织的生产领域也因空间分离而呈现出分散化特征。由于面临生产分散化现状,就会在资源节约、学习效应实现、交易成本降低等诸多方面无法获得红利。由产业经济学原理可知,上述红利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将强化域内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绩效。
(四)面临市场分割所带来的挑战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站在产业链体系中来建立起纵向分工联动效应,其价值链则可以用资本循环公式来体现。但实际上产业链各关键节点之间存在市场分割现状,这就影响了农牧业资源要素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通畅性,进而会增大各节点间商品转换的交易成本,在域内则以高昂的摩擦成本的形成存在。
二、应对挑战的分析框架
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笔者构建起4个方面的分析框架。
(一)破解資金瓶颈的分析框架
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禀赋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产业中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农牧业生产资料购置以及农牧业产品深加工时的资本需求。这两个环节同属于农牧业的生产领域,所以是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牧业生产资料购置和农牧业产品深加工对资金的需求特征,需要分类破解所存在的资金瓶颈。所谓分类破解,前者应在农牧业经济范畴内获得政府性补贴,后者则应在城市经济范畴内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
(二)破解人力短板的分析框架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重视对域内人民群众经济福祉的提升。经济福祉的提升依赖于域内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而在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经济学原理下,应以专门培训来提升域内参与农牧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为了解决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力资源供给短板,需要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为了适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要求,在对域内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时,应着重提高劳动者对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能力[2]。
(三)破解生产分散的分析框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指出,农业生产周期由两部分时间组成:劳动时间、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其中,农业生产在劳动时间内创造价值,而在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内只是改变劳动对象的性状。这种要求在尊重农牧业自然力作用时间的同时,应尽力增强劳动时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就对将家庭为单位的农牧业生产纳入组织生产中提供了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尽可能压缩流通时间而相应增大生产时间,所以应在农牧业采购、生产、销售之间强化供应链管理。
(四)破解市场分割的分析框架
市场的分割性主要根源于商品在流通中面临着空间距离的影响,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产品能实现的运输距离不仅与运力能力相关,还与产品的理化特性相关联。从农牧业产品的理化特征出发,其需要冷链物流作为支撑,所以在向远距离的市场(如西南地区市场)进行产品投放时将承担高昂的流通成本,而且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货损。为此,优化农牧业产品结构和在域外设立生产基地,是破解市场分割的关键。
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一)多渠道向农牧业上游产业链投放生产资金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产的上游环节主要为中游的深加工企业提供生产资料,其中农业生产以粮油作物为特色,牧业生产以牛羊养殖为特色。由于上游生产环节主要集中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家庭生产中,所以需要多渠道为他们提供外源性资金支持。笔者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在精准扶贫战略下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并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将自身的家庭农牧业与合作社经济相融合。另外,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可对地方性银行实施激励,鼓励他们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对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
(二)鼓励深加工企业加强债权制度创新
处于中游的农牧业产品深加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日益提高的趋势下,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需求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再造需求十分急迫,所以需要在银行金融服务中引入创新机制,来与深加工企业开展债转股制度试点。笔者建议,首先需要在抵押贷款活动中实施制度创新,即引入物流金融模式来将深加工企业中流动资产纳入抵押标的范畴。其次需要在域内主导产业中选择发展稳定的龙头企业开展债转股试点,加强地方性银行与深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并从商业银行的专业视角为深加工企业提供资金风险防范服务[3]。
(三)聚焦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培训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以及在农牧业生产中强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的要求。为此,当前需要聚焦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培训。由于域内劳动者分别处于深加工企业中、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家庭生产单位中,所以应丰富举办社会培训的形式。对于前面两类劳动者所在形态,应建立起生产组织与社会培训单位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以一线员工培训、骨干员工培训开展分类培训工作。对于身处家庭生产单位中的劳动者,则应考虑带域内地广人稀的现实状况,以电台播音的方式定向为他们传授农牧业生产知识。同时,积极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与他们开展生产互动。
(四)引入包买商制加强上游种植和养殖业联系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所以需要关注分散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牧民群众经济福祉的提升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在他们中间引入包买商制度来加强他们与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联系。
(五)选择乳业深加工企业作为域内的龙头企业
在内蒙古自治區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需要培育主导行业,并以主导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打头阵和树立区域品牌号召力。从需求的价格弹性特征入手,应选择乳业深加工企业作为域内的龙头企业。目前,伊利和蒙牛乳业已树立起全国性的品牌号召力,但仅靠这两家全国知名企业,无法完全带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主要面临四大挑战,即面临资金瓶颈所带来的挑战、面临人力短板所带来的挑战、面临生产分散所带来的挑战、面临市场分割所带来的挑战。应对挑战的对策如下:多渠道向农牧业上游产业链投放生产资金、鼓励深加工企业加强债权制度创新、聚焦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培训、引入包买商制加强上游种植和养殖业联系、选择乳业深加工企业作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基金项目:2017年河套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内蒙古生态农牧业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YRC2017007)
参考文献:
[1]李娜,任殿玉,王小亮,等.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农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2):68-71.
[2]王关区,刘小燕.有效提升内蒙古农牧业发展质量的思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4):37-39.
[3]高翠玲,李主其,郭海清.新时期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2):149-153.
推荐访问: 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业 产业化 对策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