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及探索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这种现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值得思考。结合个人教学经历从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方式、实践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 键 词] 教学质量; 内容; 顺序; 方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49-01
“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课程是我院市政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等多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更是通往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这门课程内容繁杂、系统性差、实践性强,因此教师授课效果不是太好,学生掌握起来也略显吃力。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是所有教师共同关注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以下将结合个人教学经历谈几点简单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课程开设专业多,涉及面广、种类庞杂、逻辑性差、学习范围广,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专业,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的整合取舍,以适用、够用为度。这门课程可重点介绍我国现有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该课程中重点内容有集料、水泥、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每个模块的内容又各有主次之分。如水泥模块中重点为硅酸盐水泥,对其他水泥作简单介绍。
二、教学顺序调整,注重情景教学
在传统课程讲授过程中,一般以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相关规范、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重点讲解,其他相关内容作简单介绍。开篇就讲某种陌生的材料,学生建立概念困难,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可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调整部分教学顺序,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混凝土部分,可先引入一段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视频,然后设问:若学生为现场技术人员应当如何避免该事故发生?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析引发事故的原因,引出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质量要求,根据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引导学生探究其技术性质。
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该课程开设专业较多,学院实验实训条件有限,大多数专业会先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后再集中安排两周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内容主要是細集料表观密度、筛分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胶砂强度;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试件制作及养护方法、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马歇尔试件制作及稳定度试验等。由于时间限制,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再加上有些专业的实训时间与理论课时间相隔较远,对于试验的要点可能记忆不清,需要实训教师再重新讲解。因此,若能实现实训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探索发展新形式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索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大有益处。
四、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目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课程的知识点琐碎且繁多,可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整理、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在课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巩固、复习。甚至还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如直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材料的相关基础知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不断出现,教材中的内容难以反映当前工程实践中材料应用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和良好的节能环保特点,逐渐替代传统工程材料,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用在新建或改、扩建的工程当中,掌握这些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技术性质,对学生将来更好适应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根据材料的发展及工程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删除不符合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陈旧内容。目前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讲述混凝土的时候应补充有关新型混凝土的相关知识。
总之,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根据生源情况去不断探索、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内容,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天凤.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信息,2012(30):272-273.
[2]钱红萍,李书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整体优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70-73.
[3]丁临媛,毛挺刚.基于学习领域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探索[J].价值工程,2010(15).
[4]刘桐.建筑装饰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推荐访问: 应用技术 建筑材料 探索 思考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