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应县木塔匾额的人文魅力与旅游开发价值

2022-05-13 15:10:04 | 浏览次数:

摘 要:应县木塔上悬挂的54块木匾,不仅极具文学书法上的重要价值,而且也是木塔修缮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其间蕴藏着丰富的佛、儒、道教文化资源,有其诸多不可忽视的人文价值。为了圆广大游客不断观瞻应县木塔神圣的匾额,也为了适应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需要,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的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不断开发出各种比例的应县木塔模型,上面的匾额也如实地一一展现,体现出了应县木塔无限的旅游经济价值。

关键词:应县木塔 匾额 人文魅力 旅游开发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92-03

“1000年文化看北京,3000年文化看陕西,5000年文化看山西”,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山西,有着太多令人向往的山水风光、文化遗产。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领地,所以简称为“晋”。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瓜分,所以山西又称“三晋”。悠久的历史给山西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存的古建筑更是居全国之首。如今,山西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约占全国总数的70%多,被誉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那么,在山西省数不清的地上古建筑中,观赏或研究无非围绕其中的“古、朴、拙、淳”四字,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魂。这其中,应县木塔是最具代表性的。

坐落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塔高67.31米,共9层,其中4层是暗层——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应县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 年实地测绘测得)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约2600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堪称人类木结构建筑史上的瑰宝,国内唯一,举世无双。

如此高大雄伟、结构精巧的天下奇塔,历代帝王将相、商客绅士、文人墨客、佛门人物利用牌匾、楹联这一艺术形式发挥了奇妙的作用,如同画龙之后再点上睛,把古木塔装饰、辉映得更加绚丽多姿、庄严神圣。

现存塔上和大寺门牌楼的54面珍贵牌匾,基本是历代维修时安立的。它以浓烈厚重的佛教文化为主调,将唐末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乃至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木塔又是一座佛教文化内涵深邃的艺术殿堂。

这些匾额,叙事绘景、写意抒情、文字精彩、寓意深长且书法多姿、遒劲有力,意境各异,不仅是木塔修缮史和重要活动的历史见证,而且也是佛教艺术史上的珍贵史料。在此,且将佛宫寺释迦塔凝聚着文化意境与高深智慧的几面有代表性的牌匾阐说如下,抛砖引玉,就正于诸方学者、大德。

金章宗时的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獻撰写的匾额“释迦塔”,作匾时间是金明昌五年(1194),保存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金代《金史百官志》)“释迦塔”匾悬于第三层外檐南,位置恰在木塔体面的中部,形体呈长方形。从形式上来看这块匾,除了匾面以外,还有匾首、匾带、匾舌作装饰,并且匾的首、带、舌均为云纹纹样。横书的匾首长2.38米,两侧下垂之匾带长3.10米,匾面下部两带之间横施的匾舌长1.98米。“释迦塔”三个字为双钩黑字,字体楷书,浑厚清劲,间架严整。匾的内容是取塔本身的意义,是为了保存和埋葬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建造的。由于木塔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对研究宗教和校勘经典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匾额本身也自然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金代的艺术风格具有恬淡、雅洁的美学特点,极富内蕴、理性的美。这块在整个塔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匾不仅在造型上端庄大方,耐人寻味,而且字体清秀圆润,神韵连贯。

正因为应县木塔的官名叫“释迦塔”,所以弘扬佛法、扩大佛教影响方面内容的匾额就显得比较多,达到19面,接近三分之一。这19面匾额的内容分别是“鹫岭无异”、“灵山未散”、“慈光远照”、“香风花雨”、“法海慧莲”、“永镇金城”、“香云普注”、“大法力”、“百尺莲开”、“庄严法相”、“毗卢真境”、“洗涤尘心”、“重新真会”、“花宫仙梵”、“皈依佛”、“荡胸云外”、“天华云锦”、“奎光普照”、“慈云普济”。

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于1991年在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报告会上指出:“宗教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文化。从宗教的实在整体来说,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它既是一种特定形态的信仰,又是一种文化形态。”佛教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具有无限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因此说应县木塔上这些佛教内容的匾额仅从内容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教化意义。

应县木塔的大多数匾额还是关涉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如:明弘治三年(1490),时任应州知州的薛敬之观塔触景生情,欣然命笔,写下“玩海”、“望嵩”、“挂月”、“拱辰”八个字,制成4匾,分别悬挂在木塔第五层明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现存3块,“挂月”匾已下落不明。

清代制有38块:其中“万古观瞻”、“慈光远照”、“万象逢春”、“天华云锦”等20块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所建。

原一层南面东次间有宣统元年(1909)权州篆程世荣谨书“足壮观瞻”匾和二层内槽东南面有咸丰元年(1851)居士何其祥等敬立“同登极乐”匾在“文革”中失落。

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大同也成立了三人和谈小组,国民党方面代表叫温天和。他为了给土匪、地头蛇出身的应县国民党守军司令乔日成打气撑腰,特赠书“顶天立地”四字,并制匾挂于木塔二层。应县的老百姓,对乔日成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早就深恶痛绝,应县刚一解放,就把这块挂了不到两年的牌子摘下砸碎烧火了。

纵观这么多的牌匾的内容,统治者借佛力和奇景,赞颂木塔,宣扬帝力的有三块:“竣极神工”、“天下奇观”、“木德参天”。

赞颂木塔雄姿和精湛建筑艺术的有17块:“天宫高耸”、“万古观瞻”、“壮观”、“高出云表”、“上接云天”、“近日低云”、“在半天”、“留白云”、“第一浮图”、“霄汉凭临”、“仰之弥高”、“望嵩”、“玩海”、“拱辰”、“永镇金城”、“天柱地轴”、“突兀碧空”。

借塔抒发个人情怀的有四块:“正直”、“中立不倚”、“文笔参天”、“奎耀增辉”。

匾额的内容,短短几个字,面对的受众又是广大老百姓,以没啥文化的人为主,所以立匾者对匾额的内容特别推敲,既要立意高远,又要明白如话,所以绝大多数的内容大家一看就懂。就是一块“奎耀增辉”让笔者有些费解,许是自己孤陋寡闻所致。查资料得知,所谓“奎”者,星名,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奎星”,又名“魁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星或魁首,《史记·天官书》中,北斗七星又被古代天文学家分成两个部分。盛汤的部分4颗星围成四边形,名魁。执柄的部分3颗星牵成一条线,名杓。“杓携龙角,魁枕参首”,是说北斗七星用杓牵引东方苍龙七宿,用魁镇守西方白虎七宿,具有中央统摄之象,伟大非常。奎光,即奎宿之光。旧谓奎宿耀光为文运昌明、开科取士之吉兆。我国古代传说“魁星”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在我国古代的书院、学府中,楼、阁、塔、亭一类建筑常以“奎光”取名。如:明万历年间兴建于安徽全椒的奎光楼;清康熙年间兴建于琼州的琼台书院的奎光阁;清光绪年间兴建于桂林府学(今桂林中学)院内的奎光楼等。以此来祈祷奎星保佑,希望“魁星点斗,金榜题名”。如果脑子里有这些知识打底的话,那么对“奎耀增辉”就好理解了。“奎耀”是“奎光”的更进一步,光强大了才会耀嘛!整匾的意思就是借文曲星的巨大光芒为应县木塔增加光彩!史料已不可考此匾是由谁人所立,按情理推测,一定是一位饱学之乡绅希望后代走学优则仕的路子而立的吧!可是,大字不识两个的暴发户请人选词,由自己出资立匾期翼后代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路子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93页)以说,每一块匾额的具体寓意,也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应县木塔上悬挂的这多木匾,不仅极具文学书法上的重要价值,而且也是木塔修缮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其间蕴藏着丰富的佛、儒、道教文化资源,有其诸多不可忽视的人文价值,有待有识之士前来挖掘,从而把信仰、文化、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服务,让三教中优秀的文化和涓涓之流汇入茫茫的人海思潮,达到净化身心、教育自我,增进道德,觉悟人生的目的,积极倡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时尚新风,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对于广大的游客来说,能看到这么多饱含着我国匾额艺术美学光辉的千年文物,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为了圆广大游客不断观瞻应县木塔神圣的匾额,也为了适应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需要,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的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不断开发出各种比例的应县木塔模型,上面的匾额也如实地一一展现,体现出了应县木塔无限的旅游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 张驭寰.中国名塔.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

[3] 陈明达.应县木塔.文物出版社,2001

[4] 李玉明,王大斌.山西塔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责编:李雪)

推荐访问: 木塔 应县 匾额 管窥 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