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丹心映日月 风骨铸虹桥

2022-05-13 15:45:04 | 浏览次数:

茅以升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主席。在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桥梁专家坎坷艰辛的漫长人生中,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经历。其中感人至深的是,茅以升从美国学成归来前后的一段曲折往事,尤其是他敢于面对外国桥梁专家的重重压力,为中国人设计并成功地在钱塘江上建成第一座跨度最长的钢铁桥梁的恢宏之举,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大书特书!

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的茅以升,竟在康乃尔大学以一年获取学位而一炮打响

1896年出生在江苏镇江名门世家的茅以升,少年时期就向往赴美留学。他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听说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桥梁建筑业比当时的中国先进,所以茅以升在15岁那年(1911年)从江南商业学堂(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作赴美求学的准备。在当时,前往大洋彼岸留学的中国青年凤毛麟角,而小小年纪的茅以升竟立下了坚决前往美国读书的宏愿,这在茅氏家族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的父母尽管支持他这个少年有志者,然而当时的茅以升毕竟太小,如果让他只身前往陌生的美国求学,老人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再说,当时的茅家也拿不出一笔可观的学费,所以父亲劝阻茅以升暂且放弃留学的想法,再过几年长大了再说。可是茅以升是一个意志坚韧的人,就在他从商业学堂毕业不久,就从北京传来一个好消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正在招考留美预备生。如果得以录取,那么他就可以公费前往美国。

茅以升千辛万苦从江南来到北京,没有想到他在路上辗转了几个月,到北京时两所大学的留美生考试早已结束。虽然茅以升的美梦破灭了,可是作为有志者的茅以升,并没有气馁。他在返回江南故乡的半路上经过唐山,忽然听说唐山路矿学堂正在招生。上中学时,茅以升虽然学的是商业,可他本质上反对经商而向往实业;而且,唐山路矿学堂里有一个土木工程系,而茅以升刚好对此情有独钟,于是他就在唐山路矿学堂报名应试,而且他的成绩优异,竟然被破格录取了。

茅以升在唐山路矿学堂一学就是五年,这期间他始终没有忘记他发誓前往美国留学的夙愿。1916年秋天,茅以升留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年9月,当他和其他九名同龄青年在天津登上了“中华号”客轮将远赴美国的时候,他已经暗暗下定决心:把美国人最先进的建桥技术学到手,然后再带回国内,为祖国建设服务!

茅以升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时,发现在这所高等学府里就读的大多都是北美和欧洲的富家子弟,即便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中国学生,也都是北洋政府高官的子弟。让茅以升心里不能平衡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师生对于他们这些来自中国的穷留学生往往持鄙视的态度,有些美国学生甚至不把茅以升放在眼里,认为他不过是来自世界最弱国的一个穷学生,长得矮小,又不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所以处处排挤轻视他。有些美国教师甚至当面对茅以升以讥讽的语气嘲笑他说:“你是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的?这所学堂在我们美国几乎是无人所知!”言外之意就是说,一个没有名牌学校做后盾的学生,在康乃尔大学根本排不上名次。

不过,茅以升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他把美国师生对他的鄙视记在心里,化作了奋发苦读的力量。刚好在这所学校里,茅以升结识了前两年进入该校的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等学长,并与他们一起在康乃尔大学发起组织了一个名叫中国科学社的团体,意在为中国留学生的读书提供支持。茅以升在这个学生团体里担任了《科学》学报的主笔。由于茅以升十分刻苦,他的学业开始引人注目。一位专教桥梁工程的美国教授贾克贝,一眼看中了才思敏捷的茅以升,尤其是茅以升对土木建筑的精深知识,让贾克贝尤为欣赏。当时的康乃尔大学桥梁系只有贾克贝一人主持。一些在此系攻读的美国学生成绩普遍低劣,很让贾克贝失望,而从中国来的茅以升则让贾克贝看到了希望。他开始侧重培养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非常勤奋刻苦、每天在图书馆里翻阅桥梁资料的茅以升。本来,一般学业泛泛的美国学生或者一些来自欧洲的富豪子弟们,在桥梁系这个较为枯燥的学业范畴内读书,没有两三年时间是不可能获得学位的,然而,茅以升刚在这个系读了一年,就取得了桥梁建筑的硕士学位。这件事在当时的康乃尔大学引起震动。贾克贝主任公开在表彰会上说:“当初茅君来的时候,有些人嘲笑说没听说过中国有一个唐山路矿学堂,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唐山路矿学堂能有茅以升这样的高材生,足以证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学堂,今后只要有唐山路矿学堂的学生申请报考我们康乃尔大学,我们就一定要无条件录取!因为茅以升就是一个先例!”茅以升因此而成为康乃尔大学桥梁系的菁英,他不仅在这个系出了名,而且整个康乃尔大学都知道这个中国留学生!茅以升虽然在公开场合仍然不声不响,默默读书,可是他在心里已经底气十足,因为他终于为中国学生争了一口气!

在匹兹堡实习期间,攻读并获取了博士学位,让所有美国学生羡慕不已

茅以升在康乃尔大学用最短的时间获取硕士学位以后,仍然有一些美国学生不服气,暗地里攻击说:“茅以升考取了硕士学位,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的硕士也照样不能造出像样的大桥来。”茅以升对于这些不怀善意的说法不以为然,但他那时也急于渴望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贾克贝教授理解他,支持茅以升第一个前去匹兹堡桥梁工地去实习。贾克贝教授说:“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当然还是实践,你能经受得起桥梁工地的劳动强度吗?”茅以升虽然是个文弱书生,可他只要听说让他去学习造桥,马上表示:“我能承受一切困难!”就这样,本该学成返回祖国的茅以升,马上奉命前往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这在康乃尔大学的桥梁系还没有先例。这让那些鄙视中国留学生的北美、欧洲学生们心里不服气。但是越是有人对此不服气,茅以升越要处处表现优秀,他知道自己在这所学校里并非仅仅代表一所唐山路矿学堂,而是代表着全体中国留学生。他也知道如果让美国学生们服气,仅仅有一张硕士文凭还是不够的。他在《科学》杂志上开始发表一系列经过实践而写出的论文,如《中国圆周率略史》就是一篇振聋发聩的檄文。此前在这所大学里几乎无人了解“圆周率”和中国人的关系,误以为圆周率是西方人的首创,而茅以升则以大量无可辩驳的历史资料,第一次向美国教师和学生们提出早在公元前中国就有“周三经一”的记载,而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物理学家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则是世界公认的奇迹。全文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通过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计算与探索,说明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文化的贡献。

茅以升这篇文章在康乃尔大学的校报上转载以后,顿时轰动了整个美国东部大学城。1917年,茅以升在匹兹堡桥梁工地实习期间与陈体诚共同创办中国工程学会,出版月刊《工程学报》,亦与茅以升脚踏实地的实践相辅相成,让那些从前对东方学生不屑一顾的西方学生们,不得不从心里开始敬佩茅以升了。

茅以升到了匹兹堡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造桥工程中去了。当时他每天清早5点钟就去桥梁公司上班,中午在工地上吃饭,没有午休,一直要到晚上7点才能收工。茅以升到了桥梁工地才知道,这种实习毕竟与他此前在康乃尔大学读书有所不同。在进行硕士学位攻读时,虽然十分辛苦,但终究是在课堂里作学问,他的身体完全可以适应,然而到了匹兹堡这个重工业城市里参加造桥的实践,对于文弱的茅以升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在实习的这一年中,茅以升不仅需要在工地上参加紧张的劳动,同时还要参与绘图、测绘、图纸设计、构件加工等繁杂的工作。每一项工作他都必须亲历亲为,否则是难以顺利通过实习考试的。而茅以升所以能任劳任怨,他的出发点并不是仅仅为了得到实习的结业证书,而是需要对所有造桥的工艺和设计等程序都要精通,不然将来回国指导造桥时就会表现得无所适从。

推荐访问: 风骨 丹心 虹桥 日月 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