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中必备的殿宇,乃寺院的正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是对他道德法力的尊称,即真正伟大的英雄之意。佛经中说,他能降服五阴魔、烦恼魔及死魔等各种魔障,伟高德上。因殿内主尊奉佛是释迦牟尼佛,所以称大雄宝殿。三宝即佛、法、僧。佛者,释迦牟尼佛也;法者,佛所说之法,即今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僧者,上自菩萨,下至剃发被袈裟者。皈依佛门即皈依佛、法、僧三宝。
崇福寺大雄宝殿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在唐代基址上重建。殿身宽五间,进深八椽。殿顶四壁满绘壁画,共计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弥陀殿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创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殿身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殿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内佛坛上塑有“西方三圣”贴金坐像,护法金刚两躯,胁侍菩萨四尊插侍立其间,造型生动,衣着华丽,清秀慈祥。
弥陀殿的彩塑、壁画、棂窗、匾额与琉璃饰堪称“五绝”,为金代原物。弥陀殿历经千年沧桑,至今光彩夺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一处难得的金代文化艺术殿堂。
金代彩塑
弥陀殿内佛坛上塑巨像三尊,明间为弥陀佛,盘曲坐于高大的佛台之上。两侧(即次间)塑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佛学上称之为“西方三圣”。主像两侧塑胁侍菩萨四躯,前隅维护法二金刚,俗称哼哈二将。佛像高达9米,背光高14米及至脊。各像比例适当,神态自然。佛像端庄慈善,静目凝神;菩萨花冠精致,衣饰合体,面型丰润端庄。胁侍俊秀清逸,圆润饱满,身式潇洒自如。金刚身姿前倾,肌肉隆突,怒目凝视无常世间。在沿袭唐宋造像丰满俊逸之风韵的后世作品中,弥陀殿的金代彩塑既是巨作,也是佳品。
金代壁画
弥陀殿内四壁绘满壁画,至清代,后墙残坏壁画大部分不存。现存壁画327平方米,大部分为金代原作。
画题内容主要是说法图。十躯高大的佛像分布于两山和后墙上,东西山墙各三组,后墙四组。各组均为佛结跏而坐说法,左右胁侍菩萨侍从。上部流云中飞天降翔,彩带飞舞。南壁西尽间画千手千眼十八面观音,下隅两侧婆薮天和吉祥天胁侍。南壁东间佛菩萨六躯,为坐式分两列。上列药师佛、释迦佛和弥陀佛,下列妙吉祥、除盖障和地藏王三菩萨。画法为重彩平涂,线条多为聚墨碾子画,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间以使用黄、白、蓝、赭等色。花冠衣饰上着以沥粉贴金,更添富丽感,是沿袭唐宋画韵的杰作。
金代棂窗
弥陀殿前檐隔扇,每间两页,三抹,腰抹一当,无腰花板之设。隔扇上棂花甚高,和裙板高度相位二比一。隔扇之外设立颊和椽柱,七间不装鱼塞板,与隔扇相等下部置裙板,上部雕棂花。门额之上有横披五方,大小不等,内置各种棂花纹样。棂花花纹玲珑剔透,精巧之极,花纹式样丰富多彩,其纹饰达十五种之多,雕工之佳,堪称我国现存宋金建筑中之魁首。清康熙年间局部作过补修和重制。
金代匾额
弥陀殿殿前檐当心间檐下,悬有“弥陀殿”竖匾一方,总高4.3米,宽2.12米,单字直径90厘米。是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的原物,字体秀润,笔力雄健,益殿宇庄严气势,为辽金牌匾之最,列为中华名匾。
金代琉璃
弥陀殿殿顶筒板布瓦及前后坡皆饰以琉璃,古制依然,是我国唐宋建筑的固有做法。盘龙琉璃鸱吻,屹立在正脊两端,造型之殊,为全国建筑资料和实物中所罕见。脊中宝刹二吞口之间前后置力士各一,披甲戴胄,神姿劲健有力。脊刹左右力士两躯,皆作奔走状,躯形健美,神情英武自若。垂兽非龙非虎,特征显著。匠师留题时为皇统六年,逾年八百光泽不减,是我国近代琉璃佳作。
观音殿梁架
观音殿是重复子内最后一座殿宇,建于金代晚期。殿身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塑有“三大士”贴金坐像,观音菩萨居中,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左右,均为明代原物。其梁架结构设计采用了“减柱营造法”,整个梁架比例适度,结构合理,用材得当,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木构杰作,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结构力学、证实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成就的重要实物。
北魏千佛石塔
北魏千佛石塔塔刹现存崇福寺,整座石塔原存于崇福寺弥陀殿,是北魏奉佛的圣物。北魏崇佛,道武帝拓跋在攻城略地时,“所经郡国佛寺,见诸沙门、道士皆致精敬,禁军旅无有所犯。”开北魏兴佛之风。太武帝虽有灭佛之举,但为时极短。文成帝一即位便下诏复佛,且不惜代价开凿石窟,云冈石窟等即始建于彼时。献文帝对佛教“信尤深”,不到二十岁就传位于不满五岁的台子,自已当“太上皇”,以便专事佛门。由于北魏诸帝崇佛,朝野风从。献文帝拓跋弘宫中小臣曹天度,于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倾资制千佛石塔一座。此塔呈方形,高2.5米,共9层,塔身上面共浮雕佛像1400多尊。塔座正面雕两尊供养比丘,莲花吼狮伴侧,左右雕供养男女各10人,背为题记。石塔将中国式重楼建筑与印度式塔刹巧妙璧合,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其塔刹残高50厘米,上有相轮九重,下为复钵,承以雉堞状山花焦叶。四边山花间各辟一龛,奉佛各一尊。上覆瓦状顶,四角各有立柱,龛下各以宝装莲花为结。整个塔刹雕工精细,造型优美,挺拔秀丽,端庄大方。特别是在塔刹上方寸之地辟龛造像,更是前所未有。可惜这件稀世珍品现在身首异地。
在日寇侵华期间,在朔日军将此塔掠去,塔刹于劫运装箱时被朔城区一位爱国人士拆藏,解放后献给国家,现存崇福寺内。而塔身最初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日本投降后交还中国,以后辗转台湾,现陈列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魏千佛石塔身首两异的遭遇,是中国人民饱经日寇侵略和内战灾祸的真实写照,塔刹与塔身重圆之日,必是海峡两岸统一之时。但愿崇福寺千佛石塔塔刹的神奇佛光,能为台湾同胞回归祖国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
推荐访问: 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