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常州

2022-05-14 16:15:03 |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周良林,笔名修林,生于巴蜀之地,求学淮河之滨,工作龙城常州。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常州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在《散文百家》《海燕》《全球商业经典》《翠苑》《光明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四川科技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游记作品30多万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我一直不知该怎么样表达对常州的感情。

我不是常州人,我也不会说常州话,可是我爱她。论时间,我在常州生活的时间早已超过在家乡生活的时间,算是半个常州人;看户口,大学毕业就迁到常州了,自然是户籍有名,这叫新常州人;再说感情,我在常州工作安家,结婚生子,也算与常州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其实人这个东西就是奇怪,有时候爱完全不需要理由。每当出差,老家同学聚会,大家一听我在常州,都说不知道常州在哪里,无锡、苏州、南京大家都知道。我一阵解释说常州在南京、上海中间,紧靠苏州、无锡,常州有浩浩长江和古运河,有着绿色仙境的天目湖,有着举世无双的淹城,还有恐龙园、天宁寺、红梅阁、茅山等美景多不胜举。看大家一脸的迷茫,一个轻描淡写的“哦”字告诉我,他们还是在云里雾里,心里就开始别扭,不为别的,只为他们都不知道常州。虽不说立马翻脸,但不快自然有了,话不投机,也懒得翻来覆去解释。记得有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一个在广州发展的好哥们举着酒杯大声问我,真想不明白,你怎么就扎根常州不出来了,常州有啥魅力这么吸引你!

是呀,常州有啥魅力吸引我?

我也说不清。

论繁华,不及上海、南京;论美丽,也不如苏州、无锡。常州介于上海、南京之间,说好听点是一肩担两城,说难听点是两城不靠,边上还有无锡、苏州抢风头,蛮尴尬的。你看张继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家记住了人间仙境的苏州;徐凝的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奈是扬州”,又让人忘不了清鲜自然的扬州。常州呢?虽也有龚自珍的“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陆游的“儒风蔚然,为东南冠”,可许多人不知这悠悠古风的常州。

可这些阻挡不住我莫名其妙地喜欢这座城市。每次走在高楼林立、街道宽阔、人流如潮、玉兰飘香的延陵路,穿行在大街小巷,总感觉亲切、自在、随意,就像小时候走在乡间小道上。

不了解的,以为常州只是座工业城市。是呀,早在唐朝,常州出产的绸、绢和红紫棉布等已成为宫廷供品;中唐以后,常州的织造业已较为发达,成为全国15个造纸业产地之一;到了南宋,常州变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地和集散地之一,官府有造船局、织造局、杂造局、药局和窑务等管理机构,私人手工作坊遍布街巷。白云渡商贾云集,马山埠船舫穿梭、车水马龙。明朝永乐年间,常州跃升为全国33个较大商埠之一;清代时,常州制造的宫梳名篦和本色斜纹布等产品,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近代名气更大了,常州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涌现了盛宣怀、奚九如、刘国钧等一批民族实业家,纺织和机械制造业蓬勃兴起,建成了大成、厚生、民丰等纺织印染和机器制造企业,据徐凯卿先生《奚九如与厚生制造机器厂》记述,1936年,大成扩展成拥有纺、织、印、染完整体系的4家大厂的公司,其中大成四厂设在武汉,一次就向厚生订购织机200台。在大成的带动下,常州拥有纺染织厂40多家,机器设备6300多台。而在20世纪80年代,常州成为全国领跑者,这片只占全省面积4%的地方,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并创造了“中国奇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苏南模式”,一举成为全国中、小型城市的样板和楷模,掀起了“学上海,赶常州”“小桌子上唱大戏,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如日中天的常州工业,先后在灯芯绒、卡其布、花布、拖拉机、玻璃钢、化纤、半导体、塑料、自行车、照相机等产品上享誉全国,月夜、黑牡丹、天马、常柴、星球、金狮、东风、红梅成为畅销一时的热门品牌。

初来常州的日子,我也是这种看法。那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要到乡镇去,乡镇企业很多,也很发达,每个村都有几十家企业,可以说企业一个挨一个,鳞次栉比。

那时候,下班之余,也没啥事。骑个自行车,在西瀛里、南大街、延陵路、晋陵路闲逛,常常在想,这些古意的名字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历史的尘埃背后,或许有我意想不到的东西。于是,我走进图书馆,去探究、去追寻,透过岁月的烟雾,小心翼翼地走进常州深处,一点点地撩开她神秘的面纱。那一刻我恍然大悟,不起眼的常州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历史名人,如群星闪烁,如珠玉光芒。

大美无言,我好像顿悟了。丰满是无言的,不须炫耀,也无须夸饰。

说常州,还得从一个圣人开始。他叫季札,生于公元前576年,卒于公元前484年,是常州的人文鼻祖,被公认为“延陵第一人”。他的名气很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与孔子齐名的圣人,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其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至今传颂。

话说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当时,周王子泰伯、仲雍避位,东奔太湖流域及四周,获当地土著拥戴,历经19代,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吴王寿梦时,生有四子,季札是老四。这个老四从小聪明过人,熟读《诗》《书》,通晓礼仪,懂得仁义礼让,颇受寿梦喜爱。在他成年时,也就是公元前547年,被分封延陵,于是季札在延陵修城筑郭,建立自己的新城。这个就是现在的常州起源,常州也从此有了第一个地名。我们说常州历史有2500多年,就是从季札被封于延陵算起的。

原来代表常州的延陵路,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史记》记录“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老爸敢打破传统惯例,传位季札,恐怕不仅仅是宠爱吧,群雄逐鹿,要的是治国安邦之才,贤明爱民之君。想那季札没有点帝王之才,怕也入不了老爹的法眼。这个季札是有真本事的,他有思想,認为“戢兵安民,通好上国”;他善交际,经常出使鲁、齐、郑、卫、晋诸国,广结晏子、子产等各国知名人士;他精通音乐,在鲁国能根据周代民间和宫廷乐舞所反映出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推断出各诸侯国的政治明暗、民风厚薄、国运盛衰。《左传》中有季札观周乐一节,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具体乐评,季札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评论家;他讲信义,重然诺,有徐墓挂剑为证。《史记》有云: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说的是公元前544年,季札在出使徐国时发现徐王非常喜爱他随身佩带的宝剑,本想当场赠送,无奈还有外交任务,佩剑乃是象征,再说沿途不太平,也可防身。那就等完成任务再给不迟。可惜斯人已逝,徐王没有等到季札归来。季札倍感遗憾,将宝剑挂在徐王墓旁的树上,长揖挥泪而别,心里还是挺内疚的。

推荐访问: 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