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2022-05-15 09:10:04 | 浏览次数: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动物体内难以代谢和排出。如果过量地三聚氰胺进入人和动物体内,能够不同程度地导致肾衰竭,严重者死亡。另外,三聚氰胺引起膀胱和泌尿系统疾病,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促使体内形成结石从而诱发疾病。因此,严格控制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目前已有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S87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179-01

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分子量126.1,pH值为8.0,呈弱碱性,其能与部分酸性物质形成三聚氰胺盐,例如硝酸、盐酸、硫酸、乙酸、草酸等。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又可以称为三胺、三聚氰酰胺、蜜胺或者氰脲三酰胺等。在化工业中,三聚氰胺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物理性状:无味、密度1.58g/cm3、纯白色单斜棱晶体,低毒,常压条件下熔点354℃,三聚氰胺升华温度300℃。作为工业原料三聚氰胺具有一般的溶解性,即其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其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但是可溶于有机溶剂。在一般情况下,三聚氰胺较稳定,但是在高温下其可能会分解出有毒性的氰化物。因此,在食品中添加此成分,尤其对于高温处理过的加工食品,此添加剂更为危险。

乳制品检验蛋白质含量最常使用凯氏定氮法,即蛋白质的含量由乳制品中氮的含量折合计算。由于三聚氰胺中氮含量高于动物制品蛋白质中的含氮量4倍左右(67:17)。因此,了解乳制品检验的原理以后,为了从中谋不法利润,私自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从而提高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目前,早期工业上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是电位滴定法和重量法,这些方法耗时长、需要特殊的实验器材与场所,且实验步骤繁琐,限制这些方法广泛运用。除了国家标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22388-2008)外,将其他常用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 电位滴定法

化工产品中三聚氰胺的常量检测通常采用该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时间较短,缺点是准确度不高。电位滴定法利用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电位滴定法靠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在滴定到达终点前后,滴液中的待测离子浓度往往连续变化n个数量级,引起电位的突跃,被测成分的含量仍然通过消耗滴定剂的量来计算。电位滴定法可用于有色或混浊溶液的滴定(例如乳液),还可实现自动化、连续测定。因此该方法常作为食品中的检测手段。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经典色谱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高压输液系统,以液体为流动相,固定相的色谱柱装有不同极性、单一溶剂、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待检测样品被分离后进行检测和成分、含量分析。目前,该方法已被众多科研领域使用,如医学、食品检测、药物检测等。在乳制品检测过程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发现,其特点是检出限低,准确度却较高,由此可以用于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实验主要操作步骤:第一,采用“沉淀法”将奶粉中的蛋白质先进行沉淀,再提取其中的三聚氰胺;第二,将其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第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检测以及外标法定量。

3 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 )

ELISA法具有大批量筛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的特点,部分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其检出限达到13μg/kg。由于该方法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本方法的缺点是有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问题,因此如果固定操作程序、条件、人员。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原理是使用萃取液,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然后进行免疫学测定。实际操作的流程:待检测送样经过甲醇处理,氮气吹干再次甲醇溶解后放入到试剂盒中,加入HRP酶标记物,漩涡混匀50s,常温条件下孵育30min,洗液洗板3~5次,每次3min。在吸水纸上轻轻拍打至无水。显色过程,加入底物溶液,常温条件下孵育30min。终止反应:最后加入适量终止液体。读数时,根据公式换算出待检测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推荐访问: 乳制品 检测方法 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