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文歌曲演唱的音变规则
[摘 要]本文是继《英文歌曲的演唱与发音规则(一)——语音的连读》写作后关于英文歌曲演唱与发音规则中音变问题的分析与阐述,对于音变规则在实际歌唱过程中的使用条件与音乐表述的问题进行例举式的论述,如何能让中国歌唱者在演唱英文歌曲的时候更加地道地表述英语发音,不仅仅是对语言标准的尊重,更是正确表达与解读音乐作品风格与情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音变;风格;规则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5-0091-03
在英语口语中,为了让我们更连贯与流畅地发音,通常在其过程中唇舌处于放松状态,而前后音之间互相影响后自然产生语音的变化,从而出现音变的这一现象。所谓音变(Phonological Change),就是在英语语境下的朗读或演唱过程中,使两个音变得相似,也就是这两个音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音系特征的变化,从而变成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音系特征的两个音。音变现象也是为什么正确的口语发音比常规拼读更加省力的重要原因。在歌曲中,歌词以最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述作品所承载的情感,而“发音”正是歌曲解读与呈现的重要工具。注重英语发音中的音变规则,会避免歌唱者陷入发音不地道,甚至不容易被人听懂的境地,且在演唱方面不会浪费多余的发声气息,确保歌曲演唱完整的同时更有助于欣赏者理解与感悟歌曲的内涵。
一、音的浊化(Sound Voicing)
在英语口语发音中有些清辅音受前、后音发音的影响而使吐息变弱,进而浊化(Sound Voicing)。所谓浊化是指清音变成浊音,浊化以后听起来近似于其相对应的浊辅音。与浊辅音相比较,发浊化音的时候声带不振动,所以读音显得比浊辅音清。而在英文歌曲的演唱中,浊化后的辅音会节省很多的发声气息,也更加容易找到声带闭合的感觉,从而使音色有更加完美的呈现。
(一)辅音/s/后的清辅音会出现浊化现象。后面的/p/,/k/,/t/在重读后浊化发成/b/,/g/,/d/。如study/’stdi/浊化后读成/’sddi/。我们用一首选自音乐剧《旋转木马》(Carousel)第一幕的歌曲《Mister Snow》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一幕主要讲述剧中单纯活泼的Carrie看到好友Julie被自负的人物Billy所吸引,忍不住讲述自己和Mr.Snow的爱情故事。歌曲的旋律跳跃欢快,具有浓重的喜剧意味,前十二个乐句的时值都比较短,演唱时几乎是一字一音,所以每一个音节都应精准对应旋律的节奏与速度,尤其是在“But he spends so much time in his round-bottomed boat that he can’t seem to loose the smell of fish”这句歌词中,spend这个单词/spend/浊化后读成/sbend/。曾有学者认为在语言诞生之前人类就会利用声音的大小、强弱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演唱亦是如此。歌者的使命是通过演绎歌词从而使听者感受到词曲者的喜怒哀乐。在演唱音乐剧歌曲时,对人物的深度剖析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欢快跳跃的旋律和长句的歌词更加需要气息的支撑与利用,就其这个举例而言,发音中的一些变化能在节省歌唱气息的同时保证旋律线条的流畅,同时也给予剧中Carrie这个人物角色更活泼的舞台形象与性格色彩。
(二)如果清辅音/t/在非重读音节中,且前后都为元音时,该辅音常会浊化,读音近似于浊辅音/d/。举个例子,bitter这个单词很多人在拼读的时候会读成/’bitr/,而在口语中应该是/’bidr/。当出现在歌唱发音的时候,如果恰逢这个辅音相对应的音高较高,且歌词音节较少,浊化后的读法会更加节省力气;而如果相对应的是低音,则更利于展开对浓厚情感的描绘。用阿黛尔(Adele)在2011年1月14日发行的唱片《21》中第二首单曲《Someone Like You》来说,歌曲桥段一句“Who would have known how bittersweet this would taste”,这句中的bittersweet就是上述的浊化现象。阿黛尔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表现这种若诉若泣、倾诉衷肠的情感画面,也更容易让听者为之入境。因此在中国人翻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多注意胸腔共鸣将会在情感的表达上更胜一筹。这句中的浊化音也会使声带更加容易有效闭合,这首歌曲的结构简單、曲调的重复度高,一方面将主旋律深深地在听者心中留下烙印,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深化主题,引导听者感受除演唱本体之外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音的清化(Sound Devoicing)
在口语表达中,一些浊辅音受到后面清辅音的影响,会清化成相对应的清辅音。如最常见的have to,我们以加拿大摇滚女歌手艾薇儿·拉维尼(AvrilLavigne)第三张专辑中的《I Don’t Have To Try》为例,这是一首节奏突出、旋律跳跃且速度偏快的摇滚歌曲。而我们知道摇滚歌曲音乐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节奏与强力度的运用,这首歌在爵士鼓表现上突出了节奏与速度,而电吉他不断地做出的失真效果,在主歌部分就与歌者共同的表现出这种不羁的音乐特点。在演唱上高音部分的咬字是应该特别注意的,摇滚歌曲一般都用于真声演唱,在有一些歌曲演唱中甚至出现“嘶喊”的成分。当我们在这样的一种演唱方式下,为了演唱能够更省力,在一些非重拍上就可以适当的清化一些音,如其副歌中“I don’t have to try”一句,to刚好在弱拍上,have的/v/清化为/f/,to弱读为/’t/,/’hvtu/清化后变成/’hft/,这个to不必送气,一带而过即可。
另一种常见的清化是has to,has的/z/清化为/s/,to弱读为/’t/,唐·吉布森(Don Gibson)专辑《That Gibson Boy》里的歌曲《It Has To Be》中一句歌词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清化现象。这首歌属于乡村音乐中的牛仔音乐风格,唱法上也更多实用民间的真声演唱唱法,表现形式上主要为民间小调,独唱独念,曲调流畅动听,更接近于日常质朴的口语交流。在“It half a time it’s only you, it has to be”这句中的has to,/’hztu/清化读成/’hst/,与旋律融合悠扬而又深情。清化的功能在对于歌曲表达上赋予更多语言中柔美亲近的感觉,而从歌曲本体来说,作为一种对生活与情感的感知输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歌者的演绎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听者对歌曲的理解和认知,而作为歌词中诸如清化的现象便能够在旋律的每个微小的细节上以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三、音的同化(Assimilation)
在比较快的语速中,前音受后音的影响常会发生变化,或者前后音同时发生变化,我们称为音的同化。音的浊化和清化也可说是同化的一种,只不过比较特殊。首先,同化是发生在音系层面上的,也就是说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具有系统性的表现。音的同化可以是相邻的同化,也可以发生在一个词的内部,或者是两个词的边缘。
(一)当/s/或/z/遇到//时,常会被同化为//,而当两个//相遇一般只读一个。比如this show,当this的/s/遇到show的//,二者同化发成一个//,音标表示就是/is’/同化为/i()’ /。凯莉·克拉森(Kelly Clarkson)2012年10月10日发行的专辑《Greatest Hits:Chapter One》中收录的歌曲《Catch My Breath》结合了Power Pop(强力流行)、Electropop(电音流行)和Pop Rock(流行摇滚)。歌曲选用励志主题,旋律跌宕起伏,十分振奋人心,演唱这种音乐风格的歌曲时,歌者往往都是采用放声演绎,一些翻唱者在翻唱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模仿原唱者的演唱方式。而在翻唱歌曲之前,歌唱者首先应该考虑声线是否适合自己;其次歌曲的伴奏都是为了贴合原唱歌者创作的,不一定能贴合每个人的声线,所以在选歌上应该多考虑自己音色声线的歌曲。像这类通过声音张力展现情感的歌曲,需要的气息量是相当大的,这句“Turning my cheek for the sake of this show”中的“this show”就是这种同化现象最具代表性的展现,通过演唱抒情言志又能把多余的气息留在情感的演绎上。
(二)第二种同化的方式是当辅音/s/,/z/,/t/或/d/遇到半元音/j/时,两个音往往会融合在一起并且产生第三个音,也就是融合同化。这种同化现象常常体现在could、would、did、didn’t与you、your的连读上,由于这种连读的现象司空见惯,在这里我们用另外一个现象来解读。1984年,当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还在威猛乐队(Wham!)的时候创作了一首至今经久流传的带有宗教色彩和节奏布鲁斯音乐特点的圣诞歌曲《Last Christmas》。威猛乐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支到中国内地演出的西方流行乐队。乐评人李广平曾说过:“威猛乐队对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影响深远,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引爆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重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近二百多位歌手曾经翻唱过这首歌曲,这首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但没有被冲洗褪色,反而沉淀得更加有味道,经久不衰。这句“This year, you save me from tears”,this的/s/和year的/j/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音//。音标/is’jir/同化為/i’ir/,在歌曲的演唱上要比常规念法听起来更加具有英语本土化的特征,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在口语中还有一种同化方式叫作鼻音同化,发音器官影响着这种语言变化。在发/p/和/m/的音时都紧闭双唇,因此鼻辅音/n/后若为/p/或/m/时,受后音的影响,音变为/m/;而当鼻辅音/n/遇到/k/和/g/的时候,由于/k/和/g/发音诗舌位相同,所以受后音影响音变为//。2016年12月16日在美国上映的歌舞片《爱乐之城》从搬上荧屏伊始,斩获了无数奖项,电影中的原声音乐得到很高的赞誉,而其中的第十二首歌曲《Audition》从女主米娅(Emma Stone饰)的独白开始,娓娓诉说、轻轻地唱起来,简约的钢琴旋律缓缓地进入,平实地诉说着自己的经历。独白的第一句“My aunt used to live in Paris”,剧情瞬间的带入感为歌曲增加了几分感性的魅力,观众便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其影片的意境之中。歌词中的live in Paris传统的拼读读法/livin’pris/,而当in音标结尾的/n/和Paris音标开头的/p/遇到一起,传统读法基础上变/n/为/m/,读音变成/livim’pris/。同化现象使句子更加连贯是毋庸置疑的。而从剧情的角度出发,独白的手法通常是歌曲对于影片最为细腻的表现,没有了那种演唱的起伏和旋律上的冲突,它能够以一种独白的形式在不同的歌曲中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情节与情感,如这首歌在剧中表现人生失落的同时又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BW(D(S,,)]
关于音的浊化、清化和同化的现象是中国人在英文歌曲的演唱中经常遇到的发音问题,在我们汉语传统的发音习惯影响下,这通常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种英文发音规则。且不提上述问题的重要作用,而就其模唱英文歌曲以及音乐表达的时候,就会存在“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听不清”的这一语言现象。所以,在英文歌曲演唱的时候,是否能够注意到发音中关于音变的问题,不仅仅是语言学范畴需要注意的问题,更是介于在当下大众音乐形式多样化、内容具体化、风格融合化等更多文化交融与碰撞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如果做到把英文歌曲的演唱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需要在英语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能够正确理解英文歌曲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异域文化的不断深入学习与掌握,从文化吸收的角度,基于培养正确的发音习惯,与音乐有效融合,进而提高英文歌曲的演唱的能力与解读。
[参 考 文 献]
[1]张卓宏.突破英语听说要塞——连读与音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 影等.英文歌曲与文化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李 涛.欧美音乐剧演唱训练教程(女声卷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推荐访问: 音变 英文歌曲 规则 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