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学家。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孛儿只斤氏,本名扎木苏,吉林省镇赉县人。母亲是当地知名的民间歌手,擅长科尔沁长调民歌。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爱民间音乐,学会不少家乡民歌,为日后走上音乐道路打下重要基础。195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9年升入该院本科音乐学系,主修民族民间音乐。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转入该院音乐理论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77年调回内蒙古,先后任内蒙古音协秘书长、内蒙古民族剧团团长;1993年lO月,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等职。
长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音乐,经常深入草原考察民间音乐,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79年参与主持“首届内蒙古民间音乐戏曲录音会”,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的编纂做出了贡献。1985年出任内蒙古民族剧团团长,组织、创作并演出了蒙古语歌剧《选女婿》(1985)、《莉玛》(1985)、《章京之女》(1987),话剧《牧马女神》(1989),以及蒙古族风俗歌舞《奶酒飘香》(1989)等,受到社会好评。
多年来,潜心研究蒙古族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北方民族文化史等,取得一系列成果。曾应邀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艺术卷》,担任主编;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并出国讲学。主要著作包括:《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蒙古族音乐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中国艺术史·音乐卷-元代音乐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草原文化论稿》(台湾蒙藏委员会出版社,1997)、《蒙古族萨满教音乐研究》(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9)、《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等多部专著,其中部分著作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高等艺术院校教材,并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编辑出版《蒙古族叙事民歌》(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科尔沁长调民歌》(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扎赉特民歌》(蒙文,民族出版社,2006)、《99首蒙古民歌精选》(合作,民族出版社,1993)等民族音乐资料集,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樊祖荫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1月出生,浙江余姚人。自幼受民间音乐影响,初中时在音乐教师张斌指导下练习作曲,并开始发表歌曲。195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直升本科,先后师从陆钦信、沙汉昆、陈铭志、王云阶、黎英海等教授;1964年转至中国音乐学院并于次年毕业,其后一直在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历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兼职包括《中国音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发表各种体裁音乐作品二百余首(部),其中《喂得猪儿肥油油》、《校园里的小白杨》、《快来吧,朋友》、《大庆啊,我愿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你》、《牧野的清晨》等歌曲,圆号与钢琴《草原音诗》,以及为《南京长江大桥》、《中国花鸟画》、《泥人常》等电影创作的音乐产生过较大影响;发表有关作曲技术理论、民间多声部音乐与音乐教育等各类学术论著及音乐评论文章百余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传统大小调与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音乐与^——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论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中--国民间歌曲 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儿童钢琴曲集《中国各民族民歌56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小花鼓:民歌钢琴小曲6l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获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获文化部首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4年获文化部志书集成工作个人突出贡献奖,2006年《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获文化部第二届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歌曲写作教程》获北京市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奖。1984年之后,曾应邀赴俄罗斯、韩国、日本、丹麦等国进行访问与学术交流,并前往台港澳等地大学进行讲学。
推荐访问: 中国当代 学家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