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音乐之彩,奏和谐之声
摘要:2010年4月30日晚8点10分中国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优美的歌曲、灿烂的烟花、绚丽的水景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开幕式中的中外经典音乐更是其亮点之一,不仅表现出了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完美融合,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从先秦时期最早提出“和”这一思想到今天世博会开幕式上的“和谐”之声,“和”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几千年。今天,当我们在世博会的开幕式中再次重温这些经典作品时,其所透露出来的美学思想,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深切地理解和领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文化品格。本文将从本届世博会开幕式中的音乐分析入手,对整场节目的音乐作一定分析,并从美学的角度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音乐;“和”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53-01
一、前言
2010年4月30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以一场叹为观止的盛大开幕式拉开了帷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外贵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开幕式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室内仪式、文艺演出和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其中,文艺演出的唯美、温馨、和谐,喷泉焰火的壮观、绚丽、震撼,都给全世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首首经典的中外名曲加上壮观的焰火表演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这些中外名曲既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又显示了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包容,更体现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和谐交流。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用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语言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真诚,更传达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这个“和”体现在对中外歌曲的选择、中外歌曲的编排及对五大洲歌曲的把握度等方面。因此,本届世博会开幕式的音乐不仅仅只是文艺演出内容的需要,其寓意,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二、从音乐的整体编排上赏析
此次世博会文艺演出一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三个部分各自独立,但又密不可分,更妙的是它用中国的经典名歌《茉莉花》把每个篇章巧妙地串联起来。第一篇章的《相约上海》是专门为世博会而创作的歌曲,表达了上海人民对世界人民的欢迎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歌曲大气豪迈且委婉动听,世博会那美轮美奂的画卷似乎随着这美妙的音乐缓缓舒展开来。第二篇章的交响乐演奏。既有经典更有创新,当《蓝色多瑙河》缓缓奏起时,人们不禁被那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这首圆舞曲不仅是世界经典名曲,而且与世博会有着不解的情缘。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此曲的创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亲自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获得巨大成功,为1867年巴黎世博会增添了亮丽的光彩。紧接着钢琴家朗朗演奏了一段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上海位于长江的人海口,其历史的悠久、气势的磅礴、无穷的力量赋予了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勇敢的拼搏精神、坚韧的意志品质。而多瑙河与长江,一河一江,情缘永驻。第三章《世界共襄》中的六首歌曲《Better City,Better Life》、《勇敢的号角》、《星》、《一种爱》、《今夜无人入眠》、《致世博》的演唱者分别来自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看似简单的歌曲安排,却把五大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世界人民在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相聚,全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生动地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随后室外喷泉焰火中的背景音乐更让人振奋,其中不仅包括有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世界经典名曲,更有这几年新创作的交响乐。在喷泉焰火表演的过程中,中外名曲轮番上演。耳边精彩不断、眼前惊喜连连。焰火表演第一章《中国欢迎你》的第一节《文明之光》中的曲目包括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春节序曲》。还有由A.R.拉曼创作的《鼓乐序曲》。《春节序曲》作为《春节组曲》的序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优美,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把《春节序曲》作为喷泉焰火表演的开场音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第二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背景音乐选自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的作品《龙》(选自其代表作《中国》)。作曲家采用中国的音乐元素。结合现代音乐作曲技法,把世界东方之巨龙的神秘精髓提炼了出来。第三节《城市协奏曲》的音乐选自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赵光副教授创作的《交响组曲:上海印象》之第四乐章《十字街头》,聆听此交响乐,似乎感受到了徘徊于黄浦江时徐徐江风带来的惬意、漫步于上海大街小巷时那份难得的随意、穿梭于浦江边的码头时那份和谐之遐意。此作品既有现代的时尚感,又不乏古典之优雅,生动地刻画出了上海的繁华与时尚、细腻与恢宏,其每个音符都彰显出上海特有的文化内涵。第二章《欢聚在世博》装置灯依次表演,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第一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园》200多艘船旗与顺流而下的发光球驶过江面,LED大屏幕上出现各国儿童的笑脸,配合着由顶级音乐家皮维菲瑞斯专门为世博会而创作的歌曲《欢聚世博》,此时的黄浦江呈现出一派欢乐、温馨的场面。《欢聚世博》融合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音乐元素,真是世界音乐的大荟萃。随着《梁祝》优美的音乐缓缓奏起,一段浪漫的故事、一段美丽的传奇、一场华丽的舞蹈也随之上演。第二节《生命之水》中的“水”伴着悠扬的琴声千姿百态,翩翩起舞,一直跳到了维也纳多瑙河畔,浪漫无限、畅想无边,《蓝色多瑙河》与《梁祝》交融成的和谐乐章,把观众带人了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第三章的《世界同欢乐》表达了世博会向和平致敬,与世界牵手。整章的音乐气势宏大、振奋人心,奥尔·卡尔夫的《哦,命运女神》、贝多芬的《欢乐颂》与王西麟的《火把节之夜》、郑路的《北京喜讯到山寨》谱写成一首中西合璧的大型交响乐,共同构筑世界和谐的完美篇章。
三、从音乐的美学层面上赏析
世博会开幕式的音乐给全世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它向世界的人们传达着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无论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还是宫廷音乐,都十分强调“和”之美。早在西周末年,人们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乐从和”(《国语·周语下》)的思想,认为音乐的特征是“和”,音乐之美在于和谐。而汉武帝时期的重要思想专著《乐记》,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之精华,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主流。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以“气”沟通天、人、乐,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宇宙的和谐统一。《乐记》中提到:“大乐与天地同和……和故百物不失,”“乐养,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世博会开幕式的音乐无处不体现“和”这一音乐美学思想。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其一,中西方音乐作品的数量选择,几乎达到了平均;其二,中外音乐节目的编排始终保持一中一西的演奏顺序;其三,汇集了五大洲的知名音乐家;其四,音乐作品的选择,既有闻名遐迩的世界经典名曲,也有近几年来新创作的作品;其五,音乐体裁不仅包括声乐作品还有器乐作品;其六,中外音乐家共同创作世博音乐。从其内涵上来看:“和”在中国传统审美的意识中,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崇尚的理想境界,或者说是最具现实特征、最理想化的审美范畴。“和”意味着一种关系,意味着事物之间关系的谐和、平衡这样一种文化心理内涵,一直没有消失。世博会的音乐中所体现出来的“和”,沟通和联络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意志,并使之处于一种谐和的状态。其音乐在立足中西音乐平衡的基础之上,更注重对音乐内涵的挖掘,它荟萃中外世界名曲,引导人们去追求更为精神化的审美意境,启发人们从音乐的审美角度,领悟音乐的“和”、人类的“和”、世界的“和”。
四、结语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虽然已经结束,但“和谐”带给我们的震撼、激动与幸福却永远的留在了人心最深处。开幕式只是上海世博会的前奏曲,感动仍在继续、精彩不断上演。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超越了地域、种族、信仰,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沉静在和平、欢乐、合作的世博大家庭中,感受着来自“和谐”所带给人们的温暖与感动。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一定会给全世界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并为世界人民留下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注释:
①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推荐访问: 之声 和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