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蓝调音乐所折射出的美国黑人辛酸的血泪史
【摘要】蓝调音乐在美国的起源、诞生和演变见证了美国黑人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蓝调音乐不但宣泄了黑人受奴隶、受压迫歧视的痛苦悲伤的情绪,而且体现了黑人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蓝调音乐 痛苦呐喊 哀歌 现实写照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蓝调,英文名为?Blues, 按英文音译为布鲁斯;按意译为蓝调或怨曲。蓝调音乐是由美国黑人所创造,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忧郁、悲伤和痛苦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从蓝调音乐的萌芽、诞生和演变过程中可以投射出美国黑人坎坷辛酸的命运史。
1 蓝调的萌芽时期——来自奴隶们的痛苦呐喊
翻开历史史书,第一批非洲黑奴被贩卖到美州是在1619年弗吉尼亚州登陆。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为了避免黑人们群起反抗,黑人到达美国后通常被拆散家庭,主要散布在南方种植园里。贩奴业到了十七世纪中叶迅速膨胀,美国各州甚至通过法律允许贩奴和蓄奴。在奴隶主的眼里,黑奴不过为他们创造财富的一群会说话的“牲畜”,随时可以贩卖、打骂、虐待,甚至杀害。黑奴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为了保存性命只有拼命地干活;他们在田里嚎叫劳动号子,“这种田间号子(field holler)号子是即兴编唱,多采用虚词为歌词,只有很少一部分采用实词作为歌词,主要采用五声音阶,而且有带腔(bent pitches or flexible tones),后来成为蓝调中特有的蓝调音(blue notes)。号子多采用一领众和形式,节奏比较复杂。”[1]劳动号子是一人领头起调,众人跟着和声,它承袭非洲音乐“呼喊与响应”的传统群唱方式,用以舒缓劳作的辛苦,以及宣泄和抒发黑奴的苦闷、忧愁和痛苦的内心感受。这种从心地里发出的呐喊歌是对郁闷苦楚的释放和宣泄,它减轻了黑奴的生存痛苦。从某中程度上说,这种呐喊式歌唱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奴隶主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这也是最早期蓝调得以萌芽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蓝调的根缘于田野号子、囚歌、灵歌。这些都折射出奴隶制的种种罪恶以及黑奴所遭受的不人道、不正义的待遇,原始期的蓝调保留了西非音乐的呼应传统演唱方式,内涵加上表达忧郁、伤感、痛苦的内心感受,所演唱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劳动、助兴、宗教,否则会惹上杀身之祸。
2 蓝调的诞生——来自最底层人群的哀歌
蓝调最早的出现时间不很精确,一般认为是在1870年和1900年之间。这个时期与美国南方奴隶解放和从奴隶制转向合作制和小规模农业的过程一致。奴隶制废除后,黑奴虽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他们的苦难和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并非得到终结,他们的生活依然充满苦难。留在种植园的黑人只能靠租用种植园主的土地和农具或干一些季节性的短工,勉强维持生计。黑人在田野劳作时的歌唱由奴隶时期的群唱转变为单独的呼喊,这种独自的“田野呼喊” 声音嘹亮,拖音很长,主要宣泄内心的压抑、苦闷和痛苦等情绪和感情。而那些不愿留在南方的黑人到处漂泊,到处寻找生计;他们在颠簸的旅途中,即兴唱起自编歌曲抒发在他们白人社会里遭受到的新的苦难、悲伤和焦虑心情,这些都可能是蓝调雏形。最早的蓝调式的音乐是一个“功能式的表达,其启应的歌唱没有任何伴奏、和谐,不拘束于任何形式,没有任何特别的音乐结构。”[2]而这些功能式的表达是来自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这些从奴隶田野工作时的叫喊和呼唤来源的蓝调以前的音乐逐渐扩展为“简单的、带有感情内容的单声歌”。[3]
在这荒诞、黑白颠倒的社会里,黑人常常遭到白人种种无理的排斥和歧视;他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工作微薄,工作条件极差、工作时间超长的辛苦劳累工种;晚上,黑人们聚集在种族隔离地,唱起了他们即兴编唱一些歌曲,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社会问题。密西西比三角洲是美国黑人最早的隔离聚居区,是蓝调的发源地;其中孟菲斯的比尔大街是早期蓝调形成的地方之一。今天被看作是典型的12节蓝调是1900年代初在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黑人社群中出现的。蓝调最初的格律是AAB形式,前两句是一样,后一句是即兴发挥;旋律一般是12小节,每句歌词唱4小节,3句刚好是12小节,这种形式被称为“12小节蓝调”(twelve bar blues)。
由于蓝调成形于其个人表演,所以很难指出其共同特征。蓝调的重要元素如启应方式、即兴演唱和蓝调之音承袭了非洲传统音乐。早期蓝调有时会在旋律的结尾加上一些延续性的哼唱,或者将部分旋律加上一些颤音,有时会在旋律间加上一句吼叫,这种都是来自即兴时和来自内心的感受的自由发挥。它启应的形式是以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乐句起初会给人种哭诉、无助的感觉,接着的乐句像是在安慰、舒解痛苦的情绪。
早期的蓝调往往是松散的叙事歌曲,歌唱家诉说他或她在“一个残酷的现实中的个人遭遇:失爱、警官的残忍、白人的迫害、艰巨的日月。”[4]如歌曲《黑、棕、白布鲁斯》,歌词大意如下:“啊,兄弟,请听我唱这支歌,真实的歌曲。若是黑人去找工作,人们会说,你是白人那可以,你是有色人种靠边等。如果你是黑人,啊,老兄,快滚,快滚,快滚。”黑人通过演唱蓝调,唱出了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唱出对生存的焦虑,对种族隔离的社会所施加的羞辱、贫穷和暴力的呐喊;唱出对纵容种族歧视等种种不公正的反抗和对真正自由、平等的呼唤;也唱出出对友爱、真诚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期盼。
3 蓝调的演变——黑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蓝调在音乐中最早的书面记录出现在孟菲斯威廉·克里斯托弗·汉迪的《孟菲斯蓝调》里。汉迪也是是第一位将蓝调改写给乐团的人,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自称为“蓝调之父”。上世纪20年代,蓝调通过汉迪的之手和经典的女蓝调演唱家获得了“白人”听众的青睐,蓝调从非正式的表演演化为剧院里的娱乐。
经典女性蓝调或者滑稽歌舞剧蓝调歌唱家在1920年代尤其出名。比如贝丝?史密斯(Bessie Smith,1895-1937),她是一位滑稽歌舞剧演员出身,但的确享有“蓝调皇后”之称。贝丝富有特色的演唱包括各种滑音和颤音的巧妙运用,她所演唱的“ 圣路易斯布鲁斯”是具有经典性的蓝调之一,还有她录的“疯狂蓝调”唱片在一个月内卖出了7.5万张。贝丝的导师马·雷尼同样受尊敬,有“蓝调之母”之称。令人伤心的是,“伤感歌后”贝丝最终获得去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权利,却在半路车祸受伤,又因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医院拒绝收治黑人而耽搁了治疗时间,死在去第二家医院的路上。
随着录音工业的发展,一些演奏乡村蓝调的艺人在美国黑人社群中的名声也不断增高。乡村蓝调往往没有伴奏,或者只适用一个班卓琴或者吉他来伴奏,其表演往往是即兴演奏。20世纪早期最具有特色的乡村蓝调风格要数的是密西西比三角洲蓝调风格。密西西比三角洲蓝调风格纯朴,往往使用撕吉他或者口琴伴奏,它的歌唱非常简单而又充满激情。撕吉他成为三角洲蓝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盲人莱蒙?杰佛逊(Lemon Jefferson, 1897-1930)是第一位使用撕吉他录音的艺人,他使用刀片、酒瓶和其它不寻常的物件来弹吉他。盲人莱蒙从小街头卖唱,寻找自己的生活,他所演唱的乡村音乐,风格比较清淡,歌声冷峻,吉他伴奏恰到好处,歌词仿如诗歌;他享年33岁,在寒冷的冬日不知何原因冻死街头。撕吉他成为三角洲蓝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风格另一最有影响的演奏家可以说是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这位誉为“布鲁斯之父” 由于当时的黑人所处的社会处境,早死于非命,留在世人的是他那带有哀诉的吉他声音和有规律地颤动节拍的录音歌曲29首。
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拉开黑人从南方农村源源不断迁往北方工业城市的序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大批的乡村蓝调艺人前往芝加哥、洛杉矶等工业中心城市寻找生活出路。蓝调跨越了乡村和电子蓝调的界限。“一把原音吉他和伴唱在点唱机酒吧和密西西比的后阳台听起来已经很大声了;但是在北方,原音吉他和伴唱经常被夜总会的嘈杂声和街头车声所掩盖。”[5]生活环境的改变促成了蓝调风格的转变和内蕴伤感灵魂的屏弃;伴奏由原音吉他换成了电声吉他,伴奏乐队中还加入了钢琴、鼓、低音提琴等乐器来渲染气氛;歌曲情绪基调也由原来的蓝调伤感忧郁、以叙述苦难生活为主,转变为热烈奔放、兴高采烈。实质上,城市蓝调用一种反讽的幽默,看似乎淡化了悲哀,实是加深表达不幸的辛酸。
4 结语
蓝调音乐演绎的是美国黑人在美国的悲惨命运史。忧郁的蓝调是用来演奏美国黑人辛酸历史的情感文字。无论是最初的哀歌怨曲,还是后来演变成的充满讥讽的热闹歌曲,都是美国黑人对白人社会强加给黑色皮肤人种的种种不公抗争的表达,也是黑人超越苦难生存的哲理。
参考文献
[1][3]第5页,第229页:Ferris, Jean. America’s Musical landscape (M).Madison,Wisconsin:Brown& Benchmark,1991.
[2][4]第44页,第27页:Garofalo,Reebee(1997).Rockin" Out: Popular Music in the USA.Allyn & Bacon.ISBN 0-205-13703-2.
[5] 第31页:P.克拉尔尼克、R.圣提利、H.乔治、C.J.法利编著,李佳纯等译:《蓝调百年之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推荐访问: 血泪史 蓝调 折射出 美国黑人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