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与和谐文化

2022-05-15 14:05:04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从民族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家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土家族 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155-02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问题以来,关于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等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其中,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构建和谐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方面。

一、民族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自古以来,儒、墨、道、法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这些思想产生于不同的时期,从不同领域阐释了和谐这一理念的重要作用。它们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在经过历史的洗礼后,日益完善成熟,是维护我国古代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指导思想之一,在当代,也将继续为我国和谐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理论资源。

(二)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拓创新精神得到增强。但市场本身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易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现象,因此,如何在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防止其负面效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民族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方式与方法,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民族传统文化在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时,强调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时,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强调“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共生”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具有协调利益、化解各类矛盾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吸收其处理矛盾时的宝贵经验,对于和谐文化的构建意义重大。

(三)在民族传统文化上构建和谐文化,所需成本更小

在民族传统文化上更容易构建和谐文化,所需成本也更小。首先,民族传统文化仍然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是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人口还生活在农村;二则是由于文化自身的稳定性和包容性、文化变迁与物质变迁相比具有滞后性等。其次,传统文化自身包含有大量和谐因素,有利于当代和谐文化的再建设: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和谐因素是和当代和谐文化一脉相承的,与文化的重新构建相比,需要的只是是继承、发扬和创新,这样也加快了当代构建和谐文化的速度;最后,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资金,在民族传统文化上构建和谐文化,不仅可以减少构建阻力,还能有效降低构建成本,为国家节约资金。

二、土家族传统文化中和谐要素分析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险恶的环境,不仅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理念,也教会了他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长期的磨练,更是养成了土家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土家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和谐的理念

土家族自古以宗族为单位,有一套独特的族群规范体系,要求重视内部和谐并与其它民族和睦相处。其中,族谱族规作为对整个族群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的本地习惯法,是对其和谐理念的集中体现。如湖北省来凤县的《来凤卯峒向氏族谱》,在关于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友于兄弟、诚实守信、和睦邻里的相关规定中,就有土家人关于人际和谐理念的记录,载其族训如下:关于“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友于兄弟”的条约:“先孝弟。事父事兄,圣贤最重。务循冬温夏清之典,体隅坐徐行之文,大端克立,乃为孝子悌”;关于“诚实守信”的条约:“在忠信。尔诈我虞,失其本心,宜尽已而全固有,行事一本天良,三省常惕,庶几祖德无渐”;关于“和睦邻里”的条约:“待乡里,贵相亲睦。出入相反,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这些理念在土家族村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维护土家族内部团结和与其它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土家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旧唐书》载,土家族地区“士气多瘴疬,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在这样的条件下,土家族的先民形成了自然崇拜的信仰,并认为“万物有灵”,凡大自然存在的,在他们看来皆为神灵,皆须敬重、善待,这种朴素的自然观的实质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土家族这一尊重自然的理念也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如乡规民约中关于封山禁林的规约,在历史上起到了极好的保护环境的效果。《土家族习俗》中有这样的记载:“凡属条款中规定的封山地区,均立有禁牌,标明四至界限,周围树上捆好草标,或挂上涂血的白纸,以示:此山已封禁。凡属封山地段内,自宣布被封之日起,公推专人看管。此外,这些禁林规约中,对于风景林、防护林、祖墓林以及井边、路边、屋边、凉亭边的大树小树,都有保护的条款。”全村寨人还会以民主的方式推举出品格优良的管山员,执行巡山务。一旦发现有人在封山区内放牧或偷砍树木,即可当场抓住,予以处罚。这些措施约由集体制定,大家自觉遵守、互相监督,形成了世代沿袭的自然法规,起到了有力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三)乐观、向上的土家族传统民间艺术

土家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吹拉弹唱无所不包,其中著名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山歌摆手舞、刺绣乐器有唢呐、木叶、“打家伙”等。纵观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艺术,无不透露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气息,这与这一民族豁达的生命观密不可分:土家族认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事,生死转化,死亡是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开始,是人生必经之路,“老死是顺头路,白事当作喜事办”。于是,每到土家族有人过世(自然死亡),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不忧反喜,大家相聚一堂,跳“撒叶儿嗬”(一种土家族传统民间舞蹈),表达对逝者重新获得生命的喜悦。在这一生死观下产生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对待矛盾和问题也总是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如集土家族各类民间艺术为一体的大型歌舞——《比兹卡》,“在这台歌舞中,土家族特有的乐声木叶歌、骂媒曲、哭稼歌、扯谎句在剧中一一展现,非哭不足以表现养育之恩,非骂不足以表明别恨离愁。哭嫁、骂媒、陪十姊妹,这些仪式化的奇异婚俗毫无掩饰地透露出正话反言、假悲实喜的精神实质。”这些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不断得到创新,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民族精神面貌,更是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运用土家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秉承土家族传统家庭观中的和谐因素,创建和谐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安居乐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摇篮。土家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注重家庭和谐,在以大家庭制为主导结构下,尊老爱幼、离婚率低、夫妻感情忠诚、婆媳关系融洽。继续秉承这一传统家庭观中的和谐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方式也有很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进一步挖掘土家族传统家庭观中的和谐因素,去除其封建落后的一面,让和谐家庭的构建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其次是加强宣传力度,弘扬传统家庭美德,让其深入人心,重新确立传统家庭美德在当代家庭中的地位。再次是实行对和谐家庭的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使得和谐家庭的建立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利于更快更好的让和谐家庭得到全方位的普及;最后,还要加强对下一代青少年的教育,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如看电影,组织学习活动等,使得这些传统美德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

(二)进一步完善土家族乡规民约,创建和谐土家族乡村

和谐的乡村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千百年来,古老的土家族乡村居民一直过着与世无争,和谐平静的生活,其乐融融,这与土家族乡村传统的管理方法——乡规民约有着莫大的联系,正是靠着这一土家族独特的习惯法,土家族乡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才有了和谐相处的规则与依据,在当代土家族聚居区内,这些法规仍然有着国家法律不能替代的一面。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土家族乡规民约,除了消除其中封建落后的一些条约,更重要的是要在传统理念的继承上,创造性的采取新举措。此外,还要在土家族乡村建立一个相对组织较健全的管理机构,以保障乡规民约的活力和实施,以前,宗族曾是管理乡村事物的机构,乡规民约的实施和运行有具体的人员负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已经逐渐在当代土家族村寨中消亡,而新形成的农村体制中还没有能够及时填补这一真空,导致了传统乡规民约功能的削弱。如何有效的填补这一位置的缺失,是完善土家族乡规民约,创建和谐土家族乡村中的关键一环。

(三)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创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活

社会的发展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组成,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失调都会带来社会发展的不和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土家族的社会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的飞速提升,也带来了新的精神需求;而乐观、向上的土家族民间传统艺术,在本质上是与这种新的精神需求相符合的。笔者以为,要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创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活还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加强从各方面对现有传承人的保护,对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二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当代青年学习传统民间技艺;三是进一步挖掘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并与时代结合,大胆创新;四是创立自己的民间艺术品牌,发挥品牌效应;五是继续并坚持开展民间艺术比赛。笔者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一定能更有效地使社会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从而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霞,邓笑冬.探询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满族研究.2005(4).

[2]秦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

[3]邓光奇.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中国民族.2006(8).

[4]马雪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科纵横.2006(6).

[5]赵世林,陈为智.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

推荐访问: 浅谈 文化与 民族传统 和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