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前景分析
[摘 要]本文以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着重介绍大型江河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前景作出分析,并做了必要的旅游项目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希望可以为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关中平原的东端,北起韩城禹门口以龙门铁路桥为界;南到潼关港口以渭河南堤和老崖为界,止风陵渡黄河铁路桥;东与山西相接;西界北段大致以黄河老岸为界,南段以第二道防洪堤为界。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韩城、合阳、大荔、潼关的黄河河道、河漫滩、泛洪平原和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地区。南北长132.5公里,东西宽除峡谷口外,多在4公里以上,最宽处达13公里,总面积46528公顷,是陕西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湿地类型多样,是多种珍稀水禽迁徙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场所。每年在此越冬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白鹳、丹顶鹤、大鸨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灰鹤、大天鹅、鸳鸯、鸢、赤腹鹰、雀鹰等15种,省级重点保护物种有苍鹭、大白鹭、夜鹭、豆雁、斑头雁、彩鹬等12种。冬季候鸟越冬期间,鸟类数量最多时达40多万只。这些珍稀水禽以靓丽羽衣,硕长优美的体形,从容地在水中浮游,或挺立在沼泽中,或飘然的翱翔,给人以优雅高贵的感觉。
1、旅游资源现状
1.1自然景观现状
(1)水体景观
黄渭汇流:港口附近为黄河一级支流渭河入黄处,黄河在此陡然由宽变窄,并呈直角折向东流,其地貌水文景观实属罕见。身临其境,领略黄河最大支流汇入黄河的壮丽景象,使人感受到华夏民族母亲河的伟大与壮美。
处女泉:处女泉又名伏鱼泉、东鲤瀵,在合阳县等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她因古洽川女子出嫁前在此沐浴净身而得名。处女泉实为一个泉群,泉眼无数,大似车轮,小如蚁穴,水恒温,四季保持30℃左右,浮力极大,入水不沉。水底泉眼无数,细沙漫漫,泉涌沙漩,似绸纱拂体,痒酥舒畅,如醉如仙。泉水中富含锶、铜、硒等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益寿延年。正是由于处女泉神奇灵气的滋润,洽川自古多出美女才女。禹母、汤妃、周文王母亲太妊、妃子太姒和清代著名诗人轩敬均诞生于此。
夏阳瀵(马瀵):位于合阳县洽川镇夏阳村东北约500米处,泉眼十余个,主泉眼径达丈余,水喷沸如滚汤,在诸瀵中出水量最大。泉源一泓清水,直径90米。入冬之际温泉上空热气蒸腾,雾气数里不散。
黄河魂:黄河魂游览区位于洽川景区北部,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里有扬程、流量、含沙量三项居亚洲之冠的现代化抽黄工程。新开发的游船观光项目,可感受到黄河雄姿、母亲河的慈爱。山坡上建有观察台,是冬季观察丹顶鹤、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古老黄土地与现代化抽水工程互为陪衬,由生态观光区、游乐活动区、休闲度假区三大区域组成。“黄河魂”三字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
“黄河魂”生态游览区内主要景点有:展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东雷一级站、东雷二级站、排沙漏斗工程、总干渠冲沙闸、群英洞;历史悠久、常年四季均可行船的“铁码头”;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犀牛沟”、“龙泉沟”;安装有高倍望远镜的“观察台”;记载抽黄英雄业绩的“抽黄工程纪念碑”。
(2)峡谷景观
龙门峡谷是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两岸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河床宽约百米,水流湍急,相传这里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又被称为“禹门口”。后来这里还产生了“鲤鱼跃龙门”的典故。龙门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间的重要通道,过去铁索桥的遗迹尚存,现在这里建有公路桥和铁路桥,整日车辆川流不息。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湿地景观
保护区内荷花放香,白杨墨绿;鱼塘片片,鲤肥鲫壮;绿草如茵,河沟成网;水禽嬉戏,婀娜多姿。初具规模的农田防护林网鳞次栉比;天然形成的芦苇荡、荻花荡,宛如绿色海洋,万亩荷塘镶嵌其中,呈现出一派北国江南的秀丽景色。
1.2人文景观现状
司马迁祠:司马迁祠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和(1125)。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尽显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修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民居瑰宝党家村: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乡,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家保护单位。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9公里黄河之滨的西庄镇境内,占地16.5公顷。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123院,321座。党家村民居历史悠久,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内涵丰富,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公用设施齐全,避难防御安全。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城楼、神庙、老池、古井、火药库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村中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朝邑古城:保护区西侧的朝邑古城,春秋时为大荔戎所筑王城,秦代设临晋城,西魏改为朝邑县,清时为县中局,民国称中和方,以后又改为朝邑公社,现更名为朝邑镇。镇内有朝邑古塔、岱祠楼和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等名胜古迹。
潼关古城遗址:潼关古城遗址地处黄河与渭河交汇处南岸,距潼关新县城10公里。唐天授二年(691)建关,宋、金、元各朝各设防,明、清扩建、重建。城墙周长约5500米、高16米、宽7米,建有东、西、南、北城楼和南北水关。民国二十六年到三十四年(1937-1945),遭日本侵略军炮击、空袭和驻军拆毁,破坏极为严重。1959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县城搬迁,城垣、建筑物拆毁殆尽,城址尚存。
周代大型诸侯墓葬:位于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的周代大型诸侯墓葬,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33万平方米。有周墓葬103座,车马坑17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4座带有斜坡墓道的大型墓葬,分别为“中”字形大墓1座和“甲”字形大墓3座。已经和正在发掘的3座墓葬,保存完好、遗迹清晰、遗物丰富,目前已出土了保存较好的棺椁串饰、龙纹镂空铜环、制作风格独特的金剑鞘、纹饰华丽的建鼓以及大量组合完整的青铜器、玉器等。
1.3生物资源现状
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70科,236属,287种。其中野生植物216种,栽培植物71种。以用途分,有纤维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植物、饲料植物以及观赏花卉植物等。区内的野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爬行动物4目8科14种、鸟类16目39科132种、哺乳动物5目9科22种、鱼类5目9科38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金雕、白肩雕等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大天鹅、鸳鸯、白琵鹭、灰鹤等15种,省级重点保护物种苍鹭、大白鹭、夜鹭、豆雁、斑头雁、彩鹬等12种。由此可见,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2、可持续发展前景分析
2.1 SWOT分析
(1)优势
生态区位优势: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一块极具保护价值的重要河流湿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丰富的湿地资源,如草地资源、珍稀鸟类资源、景观资源、水体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是黄河整体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黄河中上游和中下游湿地的重要结合点,是我省重要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
景观优势: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资源,四季鲜明,各具特色。春天莺飞草长,鱼翔浅底,生机无限;夏季碧海如潮,凉风徐徐,蛙声一片;秋天苇浪摇荡,水天一色,群鸟翔集;冬天芦花飘扬,白雪茫茫,玉树银装,发展生态旅游大有可为。
市场优势: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交通、通讯发达,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保护区地处西安—华清池—秦兵马俑—华山---河南及西安—黄帝陵—司马祠—山西两条省际旅游热线上,由于规模效应,保护区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劣势
旅游开发规模受限:保护区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受开发规模的限制。要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旅游受到限制。
资金和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少,直接融资渠道也少,难以提供高额报酬,存在难以吸引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困扰,导致人才匮乏。
(3)机遇
有利的宏观大环境: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难题和艰巨任务。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主导趋势。自然保护区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近年来,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一改过去传统的消极保护观念,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新概念。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优越的政策环境: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建设的决定”、国家用于旅游开发的国债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及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项目和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度重视等。
(4)威胁
开展生态旅游,增加了保护难度。保护区涉及四个县(市),多头管理,人员复杂,加剧了保护难度。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增加社会流动人口对动物的滋扰机会,给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增加了困难。
2.2 环境容量分析
环境容量即单位游览线路长度或者单位游览面积能够容纳的合理的游人数量,是衡量游览区旅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环境容量确定原则
1)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各旅游区、景点不能超负荷接待游客,在保证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2)满足游客心理的原则。旅游区域应为游客提供安全方便的旅游空间和创造干净舒适的旅游环境。
(2)环境容量测算
1)计算公式
①年环境容纳量的计算公式为:
Cy=Cd×N×K
Cy-年环境容量(人次);
Cd-日环境纳容量(人次);
N-年可开放旅游游览天数(天);
K-游人系数;
②按旅游面积计算日环境容量公式为:
Cd=A×D/a
式中:
Cd-同上;
A-可供游览面积(平方米);
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平方米);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2)有关参数指标
①黄河湿地保护区年可游览天数为180天;②K值取0.5;③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面积:根据《公园规划设计》(北京大学编)规定,保护区确定为4000平方米/人;④每天最为舒适的旅游时间按7小时,每个景区的开放时间按8小时计算。
3)测算结果
经测算,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年环境容量为45.7万人次。但由于节假日客流量较大,环境日容量有可能被突破,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当采取如下措施:①引导疏散游客;②划定范围实行临时封闭旅游区;③实行旅游区域轮流开放。
2.3客源和市场分析
保护区主体客源主要来自省内及山西、河南等省市旅游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国家通过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外出旅游的人数与次数进一步增加。根据同类旅游资源市场分析,保护区严格控制旅游人数,能够保障游客规模。
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应以热爱大自然、对资源保护意识高、客源素质高的层面为主,以科研实习、知识层次高的生态旅游者为重点。
保护区生态旅游应做好动态监测,适时进行游客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性质、旅游目的,以便及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计划,满足市场需求。
3、旅游规划
3.1旅游项目
(1)保护区旅游景点
——观鸟小屋、观鸟亭
——环志研究监测站与救护饲养中心
——野生动物标本展览室
——黄渭汇流
(2)周边旅游景点
——龙门峡谷
——司马迁祠
——朝邑古城
——洽川风景(处女泉、瀵泉、黄河魂)
——民居瑰宝党家村
——周代大型诸侯墓葬
3.2游览线路规划
(1)渭南(展览室)—朝邑古塔、古粮仓—华原观察台、观鸟小屋—鸟类饲养救护中心—大荔。
(2)大荔—华原保护站—鸟类标本展览室—鸟类饲养救护中心—观察台、观鸟小屋—洽川(处女泉、瀵泉、黄河魂)—合阳。
(3)潼关港口—港口观察台—桃林寨观鸟小屋—雨林保护站—朝邑古塔、古粮仓—大荔(或渭南)。
(4)合阳—洽川(处女泉、瀵泉、黄河魂)。
(5)韩城—龙门峡谷、铁索桥—下峪口保护站(鸟类标本展览室、自然景观)。
(6)韩城—党家村(民居)—芝川(观景)—司马迁祠风景区—周代大型诸侯墓葬。
3.3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服务接待设施
在芝川保护站、洽川保护站、港口保护站各新建旅游接待站1处,砖混结构,建筑均为面积200平方米。配置管理和接待设施,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食宿、交通等服务,同时管理机构保持与各景区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的联络,以便合理安排旅游活动,控制游客人数。
规划在韩城市龙门镇禹门口、芝川镇芝川村,合阳县1级抽黄站、洽川镇莘里村,大荔县新兴坝、平民乡鲁安村正东黄河边、赵渡镇牛毛湾,潼关县秦东镇吊桥村、风陵渡公路桥以东100米处各修管护码头1座,共修建9座。
规划在芝川保护站、北菜园保护站、洽川保护站、华原保护站、雨林保护站、港口保护站各修建生态厕所2座,共12座。其中芝川保护站、洽川保护站、港口保护站生态厕所配置在旅游接待站。
(2)观鸟设施
保护区内鸟类活动频繁,可在试验区修建观鸟亭及观鸟屋,通过高倍望远镜,从远处观察不至影响鸟类正常活动。景区内可修建鸟类招引设施,在观鸟区,由专业导游向人们讲解鸟类的有关知识。
规划在韩城市芝川镇司马千祠、昝村镇昝村、龙门镇禹门口,合阳县一级抽黄站、二级抽黄站、皇甫庄林场新民工区,大荔县新兴坝、平民乡鲁安村正东黄河边、赵渡镇牛毛湾,潼关县秦东镇吊桥村、风陵渡公路桥以东100米处各修建观鸟亭1座,共修建观鸟亭11座。
规划在韩城县芝川镇芝川村,合阳段洽川镇北菜园以北苍鹭繁殖林、皇甫庄林场新民工区夜鹭繁殖林边、马家庄办事处保宁村正东抽黄干渠东,大荔县华原乡华原村东北抽黄干渠东、赵渡镇牛毛湾,潼关县秦东镇吊桥村北渭河岸边各修建观鸟小屋1座,共修建观鸟小屋7座。
(3)亲水栈道
规划在韩城县芝川镇芝川村,大荔县新兴坝以西大水面、赵渡镇牛毛湾,潼关县秦东镇吊桥村北各修建亲水栈道1公里,共修建亲水栈道4公里。
4、遵循原则及建议
4.1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必须遵循
(1)遵守保护优先原则,生态旅游活动控制在实验区和周边社区开展,并科学安排游览路线,明确游览区域,不影响或干扰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科学试验活动的开展。
(2)景点规划必须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景观及优良的淡水水体为前提,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景源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
(3)坚持“三控制”原则。生态旅游开发要严格控制旅游范围、旅游项目和旅游强度,确保保护区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特别是候鸟资源及栖息地不受到干扰破坏,保持生态平衡。旅游项目开发和营运,必须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项目开发与用地布局上要充分留有弹性,以增强建设项目的适应性。
(4)坚持“因地制宜,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制胜”的原则。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特色,突出保护区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特点,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特、求美”的兴趣。
(5)生态与科学普及、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以湿地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旅游,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6)旅游业务由保护区管理处统一管理,严格落实范围、规模和经营方式,并确定景点、旅游线路和游客容量,严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7)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旅游项目开发必须与各功能区的空间划定及主要客源市场紧密结合。
4.2建议
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全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文化内涵、多样的人文景观为依托,有限度地、审慎地开展集观光、度假、休闲、水上游乐、垂钓、观光于一体,融旅游、科学研究、考察及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活动,借以宣传、普及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知识,扩大保护区知名度,促进地区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价技术规范》(LY/T2089-2013)
[2]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王华青,吴振海主编.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ISBN 7–5369–4073–4
[3]陕西林业调查规划院.评估中心.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2年)
推荐访问: 黄河 陕西 自然保护区 湿地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