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2-05-15 17:40:04 | 浏览次数:

一、渔场设计与建造要符合标准

在建造渔场之前,要详细调查当地的水源资料,确保渔场水质优良且水源相对充足,水文相对适宜且无有毒或者带病原菌的物质,要求水源各种理化性状要与鱼类生活需求相符合,水质标准且附近没有能够影响水源质量的外部因素,没有污染水源的情况。

在进行魚池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大鱼池和小鱼池,在每个池塘都要设计独立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水口周围设计一个蓄水池,在蓄水池当中的水经过数天暴晒实现消毒或者自净之后在引入鱼池当中。如果使用的是地下水,那么可以利用蓄水池实现水温的提高,促使溶氧增加。

二、对病原体要加强控制与消灭

1、 清理鱼塘

要实现鱼塘的彻底清理,需要借助一定的药物进行清理,一般选择茶子饼、生石灰或者漂白粉进行清理,这样不仅能够对有害物质与病原体进行彻底消灭,且很少甚至没有毒副作用,还能有效的实现水质与底质的改善。

2、 苗种检疫

要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农业部有关渔业与水产苗种的各种管理办法与法律法规来生产与引进水产苗种,且要从良种场选择繁殖亲本,要求苗种质量要与相关标准严格符合,并要按照水产苗种的各种生产技术以及操作规程来实现生产设施以及生产条件的设置,放样的鱼种要求具备良好的遗传性状,且无近亲交配情况出现。针对各个苗种的出售单位要求苗种相关合法的检疫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检疫的规章程序对苗种进行检疫,并将检疫过程中不合格苗种提出,向合格苗种出具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最大程度的避免近亲苗、弱苗以及病苗的购进。

3、 严格消毒

为了有效防止病害发生以及传播,要加强消毒,尤其在病害流行的相应季节当中,要在日常管理、运输鱼类以及进行种苗分塘过程中严格进行消毒工作,对苗种、饵料、食场、工具以及池水都要加强消毒工作。

在对苗种进行消毒的时候,要在苗种运来入池之前实现全面的消毒,以免将外来的病原体投入到池塘当中,导致相应病原体在适宜的条件中大量繁殖进而导致疫病发生。在苗种实际消毒之前要先自己的观察苗种,在全面检查之后,把检查当中发现的携带有病原体的苗种单独放置,然后利用药物对其消毒。在进行苗种消毒的时候,一般通过洗浴法进行消毒处理,也就是实现准备好高浓度药液,将药液放置在水缸、木桶以及船舱等当中,把携病原体苗种放入其中,在洗浴一定时间之后,在药物作用下杀死鱼苗当中的病原体。洗浴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集合水温以及药物浓度、苗种体质与大小来灵活的安排洗浴时间,但是在苗种自身相应的忍受时间内进行洗浴,时间越长消毒效果也就越好。一般用3~4%浓度的食盐水以及20毫克每升的硫酸铜液、10毫克每升的漂白粉液等进行药浴,最佳的洗浴水温是在15度到20度,一般安排20分钟到25分钟的洗浴时间。

在水产养殖当中使用的各种颗粒饲料一般是不需要进行消毒的,但是要对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其没有变质情况。但是要向鱼塘当中投喂散料或者鲜活动植物饲料的时候,要严格注意做好消毒工作。要投喂蚌、螺类的活物时要注意挑选鲜活的并用清水进行清洗,洗净之后方可投喂。要投喂饲草类的时候要在固定的地点投喂固定量的饲草,并将饲草提前用6毫克每升的漂白粉相应溶液进行20到30分钟的浸泡之后才能投喂。要将3~4%的食盐掺到饼类散料中后才能进行饼类散料的投喂。针对鱼塘施加有机肥的时候,要先将有机肥进行发酵处理,等其实现全面熟化后,再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混合消毒,然后才能投放到池塘当中。

在投喂地点附近常常会有散落的残渣剩饵,在长期腐化之后不仅会增加水池的溶解氧消耗量,还会引发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鱼类发生病害。因此,要在每年的5月到8月对食场进行消毒,用漂白粉按照每一至两周的频率进行消毒。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要针对使用的工具类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全面消毒,像工具当中的桶和瓢等要在浓度为10mg/L的硫酸铜液当中进行至少5分钟的浸泡,而像皮裤以及网架等工具要常放至太阳光下进行暴晒消毒。

针对池水要用适量浓度的漂白粉、生石灰以及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等向水池进行泼洒,实现对池水的消毒,以防发生侵袭性鱼病。

三、在疾病流行季节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在水产养殖当中,很多病害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所以,养殖户要注意依据相关疫病流行季节,在疫病爆发之前合理利用药物进行病害预防,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病害发生,防治成本也相对较低。利用药物进行流行疾病的预防过程中,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泼洒预防,还可利用药饵、中草药实现鱼类疾病的预防,同时还可增加用微生态制剂实现疫病预防。

四、全面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在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放养、投饵与施肥,并适时调节水质,加强鱼塘的日常管理,注重免疫预防,促使鱼类自身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274600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水产局)

推荐访问: 病害 要点 水产养殖 防治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