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S.E.A.海洋馆

2022-05-15 19:45:02 | 浏览次数: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中最辉煌的篇章,也对印度洋沿途各国影响深远。在当年郑和船队的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新加坡人建立起了全球唯一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海洋馆——S.E.A.海洋馆。

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守望者”,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但对于一个国土面积不到1000平方千米的袖珍小国,境内竟有4家动物园和2家水族馆,其中S.E.A.海洋馆便是2012年建成的新秀,位于圣淘沙风景名胜区,开业之初号称“世界第一”,拥有4.5万立方米的水箱容积,800余种海洋动物。对此,哪怕对面就是著名的环球影城,在海洋馆门口排队买票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吸粉能力丝毫不逊色。作为一名爱好鱼类的“穷游族”,我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它旁边著名的环球影城,投入了海洋馆的怀抱。

宝船在海底的“新生”

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凉爽的海洋馆确实是个好去处。但步入S.E.A.海洋馆,比冷气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迎面“驶”来的仿真宝船船头,船体足有三四层楼高,巨大的“狮头”和两侧的“龙目”显得威风凛凛。不过造船界普遍认为,真正的郑和宝船并没有这么大,而且郑和船队的大部分船只甚至要小得多。

正式进入水族馆“龙宫”前,竟然有一整层专门介绍郑和船队途经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交易商品的展厅:中国南方的青花瓷、印度的棉布、东南亚的香料……简直就是个小型的博物馆。除了大厅中央庞大的宝船模型和阿拉伯商船模型,“台风剧场”播放的海船在风暴中沉没的4D影片也向观影者昭示:对中世纪的航海家们来说,航海更像是一场前途未知的博弈,在这场充满凶险的赌注中,想要有所斩获,勇气与运气缺一不可。

顺着电梯便来到了位于地下的水族馆,刚才还沉浸在海难中无法自拔的游人立马就能获得“新生”。此时影片中折为两截、沉入大海的船,已化为海底鱼儿的乐园。透过10多米长的玻璃,可以看到仿真的“海船残骸”半埋在珊瑚礁和海沙中,数以百计的瓷盘、瓷瓶散落海底;上千条大大小小的鱼儿游弋其间,仿佛群鸟在森林中飞翔。原来,模拟的沉船实景不仅形态逼真,使人由衷感慨历史的沧桑,还可以为“海洋居民”提供藏身之处,吸引众多的鱼虾前来定居,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场景。

从红树林到极度深寒

海洋是一片广阔的水域,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可以畅游海底。许多水族馆常见的珊瑚礁鱼类都是跨洋分布的,没有“户口”的鱼儿可以毫无阻碍地穿梭于各个展区之间,因此水族馆很少进行展区的划分。然而S.E.A.海洋馆却另辟蹊径,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分出了“中国南海”“印尼海域”“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湖泊”几大展区,给各个海域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类型和生物物种确定了“户口”。

与我所见的其他海洋馆相比,这里的展缸布置更加精美,光影效果也十分出色。不论是叶海龙、草海龙这样难伺候的大明星,还是海洋馆中常见的各种小丑鱼、蝴蝶鱼,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它们并不是只会游动的“布景”,而是会像动物园里的飞禽走兽一样有活力、有个性,具有丰富的自然行为。以孟加拉湾展区的红树林展缸为例,整个展缸近20米长,从1米多深的浅水一直延伸到岸边的沙滩,种植着红树和众多的水生植物。硕大的尖吻鲈、大海鲢悠闲地在水中浮沉,成群结队的银大眼鲳、射水鱼排成队形来回游荡,沙滩上则有几条弹涂鱼正笨拙地扭动着身体……这不禁让我感叹:陆地与海洋的交汇处竟如此美妙。

依靠科技力量的进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海洋馆开始挑战深海和冷水生物的养殖,新锐的S.E.A.海洋馆自然也不例外。在加压的低温展缸中,有位于热带印度洋的鹦鹉螺、北太平洋的巨章鱼,就连日本海的巨鳌蟹和30多厘米长的南太平洋大王具足虫也成了邻居!尽管在自然环境中所处海域纬度不同,但这些栖息于上百米海底,水温只有几度,甚至难得一见阳光的冷水生物却在这里汇聚一堂。尽管这些来自各方的生物都在这里寻求到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但这些深海来客的人工饲养、繁殖等问题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日本的一家水族馆里就曾饲养过一只大王具足虫,因5年间几乎从未进食,最终难逃“绝食”而死的命运。看着鱼儿在清澈的海水里来回穿梭,我真心期盼它们能一直快乐地游弋。

海洋IMAX

游览近半,终于来到了全馆最为核心的展区——容积1.8万立方米、饲养着50多种鱼类的深海奥秘展缸!虽然早就在各类旅游攻略上看过一些照片,可直到身临其境,我才感受到它那种摄人心魄的壮美。

透过36米宽、8.3米高、60厘米厚的亚克力玻璃观鱼,简直就像欣赏一部巨幅的IMAX电影一样。展缸内如同一个车水马龙的水下城市,半张桌子大小的圆燕鱼、小猪一样大的角鼻鱼、毯子般的牛鼻鲼……各种生物的数量众多。在巨大的展缸内,哪怕是好几米长的鬼蝠鲼、锯鳐和豹纹鲨,游起来也丝毫不显局促。而手指大小的雀鲷此时几乎成了晃动的小点。当然,你所见到的鱼的种类都是精心挑选的,尽管体型相差悬殊,在饵料充裕的情况下也都能和睦相处。据说这家海洋馆开业前还计划引进世界第一大鱼——鲸鲨,但最终因为受到环保组织的抗议而放弃了。

站在展缸前,在为海底奇异景色吸引的同时,你也会深深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即便是这个建成时全球最大的展缸(现已被中国珠海的长隆海洋王国超越),其1.8万立方米的容积,在浩瀚的大洋中却不过是沧海一粟。展缸中那幽深的海蓝色事实上并不是水缸中这么一点水能够自然呈现的,而是源自玻璃中添加的色素。想到这里,不由得对海洋中那一抹深邃的蓝多了一份敬畏。

鲨鱼:谁才是捕食者

在注重生态环保的今天,向游客传达珍惜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的理念,已成为众多海洋馆的一大使命。年轻的S.E.A.海洋馆并不只“讲述”数千年来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还“煞风景”地通过展览介绍了当今水域生态所遭受的破坏:遭遇外来鱼种入侵的东非湖泊;面临渔网误杀危险的蓑鲉和叉鼻鲀;正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的热带珊瑚礁……这一切都会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海洋保护事业的严峻性。

S.E.A.海洋馆基本不饲养大型海洋动物,也没有动物表演。快到出口的压轴展区饲养的就是让人谈之色变的鲨鱼了。水族馆展览鲨鱼,一般都是极尽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就连沙虎鲨、铰口鲨之类性情温和的鲨鱼也会被“包装”成海底恶魔。这里的巨型鲨鱼展缸内饲养的近10种鲨鱼大多并不凶残,就连最为彪悍的路氏双髻鲨看起来也很温顺,很少伤及同类。双髻鲨这个名字是源于它们头部两侧如同“发髻”的突出,而双眼就长在“发髻”的两端,这样可以大幅扩展它的视野。

不过展区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入口处墙上几个醒目的大字:“谁才是捕食者?”……在全球300多种鲨鱼中,只有约十分之一的种类会伤人致命,但每年死于人类渔网下的鲨鱼却多达5000万到1亿条……身为华人文化圈的一员,新加坡一向是鱼翅的重要消费国。不过近年来也开始逐步重视鲨鱼保护,一些饭店已自觉地将鱼翅撤出了自己的菜单。对于水族馆中的鲨鱼来说,它们或许也是人类捕鲨的受害者,不过它们的使命却是作为“活教具”,呼吁人类不要屠杀它们更多的同类……

美好的环保理念人人都懂,但还需要更多的实际践行!

推荐访问: 新加坡 海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