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 要:结合经验及感悟,围绕《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效课堂的构建之道进行了思考、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效课堂;理论联系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推广与大范围普及“高效课堂”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讨论的焦点与话题。不少教育工作者更是致力于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以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更好落实与实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的学生得以对建筑下部结构及地基有深入的认识了解,从而能够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物基础工程设计。那么,中职教育工作者又当通过何种措施,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构建起《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高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尝试:
一、注重学科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中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生源,通过系统、正规、全面、综合的思想文化熏陶以及专业技能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初、中级技能型劳动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院校的教育除了要同普通高中学校一样对学生进行语数外等公共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更要注重学生专业课程教育以及学生专业水平、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此方能保证学生踏入社会之后,真正具备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格外注重学科理论知识教学同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在突出知识广泛应用性的同时,侧重于发展中职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实际实践运用能力。”如此,教学大纲就同中职院校的创校宗旨与主要教学任务不谋而合。
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并从学生处收获了较为不错的反响与积极回应。例如,在学习完“地基承载力”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我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分别运用原位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表格法、当地经验法四种方法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测量与确定,并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以及最终测定出的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记录。
这样一来,就将以往单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落后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既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与巩固了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点;与此同时,更是以理论为指导,指点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与落实实践操作活动。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所学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其学习态度的及时更新与调整;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切实借助这一实践活动大大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运用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有利于高效课堂的真正构建。
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辅设备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同样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立体、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学识见识与想象力等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自从推广与实施普及以来,便得到了教师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广泛欢迎及追捧。
相对于语数外等公共基础学科,《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体系更侧重于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应力、应变、强度的基本概念、土压力及边坡稳定的主要概念、基坑开挖支护原则等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而中职学生受到年龄、生活条件、人生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及制约,往往无法真正对其知识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更谈不上在实际活动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灵活自如的运用及操作实践了。而这显然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切实提升与完善,自然更不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中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直观生动、形象立体的特点,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相信此举,既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由难化易、由繁及简,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真正自觉且主动地投入到教师所特意营造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之中,从而确保自身学习质量及效果的大幅度进步与发展。
以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可以充分证明上述观点。如:“地基基础设计原则”这章内容中涉及“地基反力”这一知识点,可是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对“地基反力”无法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将刚性基础受力破坏简图以直观生动、形象立体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
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一知识点不再抽象、复杂,反而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为学生实现对于这部分内容以及上升到整章内容知识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教师切实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及实际教学效果。
三、考核与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中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单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及具体程度,其主要目的在于以评价活动为契机,深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方式以及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以此进一步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细节、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更好发展及有效进步。
《中等职业学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更是对“考核与评价”的实施建议与具体策略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与建议:“考核与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其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来;除此之外,考核与评价的主体应当力求多样化,坚持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原则,在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性总结等方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既要彻底摒弃以往“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垄断”评价模式,将学生主体充分纳入到评价体系范围之中;更要抛弃“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行为打个分,以此为学生划分等级”的错误观点,真正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以此促使考核与评价的作用真正发挥到极致,在保证学生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切实促进他们良好职业道德以及安全环保意识、合作创新精神等良好职业意识的协调发展及共同进步。
总之,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将更多先进、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之中。这样才能在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细节的同时,真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鞠海燕,黎剑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编辑 杨兆东
推荐访问: 高效 构建 课堂 地基基础 土力学